師資嚴重不足 推動雙語教育應放緩腳步

臺北市近2年開出逾400個雙語教師缺額,錄取人數卻僅200餘人,教師工會認爲師資不足,各校雙語教育推動速度應放緩腳步。(本報資料照片)

2024年、2030年雙語政策目標

112學年度臺北市共66間國小、42間國中成爲雙語教育學校,代表52%國中小每週有三分之一課程實施雙語教育,但近2年開出逾400個雙語教師缺額,錄取人數卻僅200餘人,教師工會認爲師資不足,各校雙語教育推動速度應放緩腳步。

也有國小坦言,師資尋找及培養不易,花數年準備才終於要在明年轉型雙語學校。

臺北市教育局統計,國中在111學年度開缺66位雙語教師、錄取43人,112學年度缺32位,最後錄取19人;國小111學年度缺170位、錄取94人,112學年度缺181人,錄取98人。

長春國小校長李奕寬觀察,師培機構約109學年度開始培育雙語教師,而臺北市各校更早開始推雙語教育,仍然面臨師資不足問題,例如長春國小近年每年提報2名雙語教師職缺,目前補到1人。

李奕寬說,花3學年讓校內教師與英語老師共備雙語課程,並安排校內老師修學分班以儲備師資,預計明年再申請雙語學校,雖然周邊學校先行轉型造成的壓力不小,但仍希望準備好師資再推動。

臺北市教師職業工會政策部主任葉青芪表示,國中小爲轉型雙語學校,聘用雙語教師教導藝能科目,卻使原教師教學工作變少,要兼任行政或轉當導師,不只引起部分老師抱怨,學生也要花時間適應新老師教學,近來也觀察到少數雙語教師的親師溝通能力待加強,是值得注意的警訊。

葉青芪強調,雙語師資養成需要時間,卻有過半數公立國中小衝得太快,期盼各校放慢速度,確實盤點資源、做好校內溝通再轉型。

臺北市高中職以發展國際課程爲主,今年共17校實施,不過由教育部推動、審覈的雙語實驗班僅5校成立。

百齡高中校長張盈霏分析,高中學科課程知識廣又深入,教師的師培過程並沒有培養雙語能力,老師不免擔心難以勝任,相信各校都需要時間凝聚共識與準備師資,百齡高中當初花1年準備才申請成立,不過雙語實驗班起步沒幾年,未來成立學校數是否會增加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