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呼籲以「人本智慧」引導人工智慧 推動學術研究跨域整合

陽明交大合校後援會會長施振榮。(資料照/智榮基金會提供)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陽明交大合校後援會會長施振榮近日接連出席陽明交大合校後在臺北、新竹臺南校區的揭牌儀式,提到大家都談AI(人工智慧)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本智慧(Humanistic Wisdom)」來引導AI,推動學術研究跨域整合,對人類文明進展做出貢獻

施振榮表示,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環境變化快速且複雜,面對未來的問題,恐怕不是AI所能處理,因此需要「人本智慧」與「人工智慧」並重,以人本智慧引導Al,讓Al有更廣、更深、更活、更人性化思維,使其更具價值

施振榮指出,AI的英文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雖然一般翻譯爲「人工智慧」,但實際翻譯爲「人工智能」更爲貼切,AI尚達不到智慧(Wisdom)的層次,只是一種智能(Intelligence),不過AI的記憶力運算力可以擴張的空間大,還是能對人類生活及文明的重要工具,並能解決較簡單重複的事。

施振榮認爲,人的智慧能處理的層次比「人工智能」更高,面對未來社會各種情境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需要靠人本智慧,透過經驗累積加上創意,借重科技的軟硬體工具,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

施振榮說明,對於事先已知道的議題,AI可以做得比人還好,但對未來新的問題,還是需要以人爲本的智慧才能解決,因此需要透過跨領域的研究,例如醫療結合ICT,不同學科以人爲本思考,透過各領域的專家合作才能做出更具前瞻性研究成果

施振榮補充,交大前校長張懋期許陽明交大合校後要以「邁向偉大大學(Invent the Future)」爲願景進一步開創未來,並鎖定在半導體、智慧醫療、AI人工智慧等三大策略性領域取得世界第一的地位

施振榮分享,前二項較具體,AI領域未來性高,但範圍廣學術界如能聚焦研究以人本智慧來引領AI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學術論文及應用實例,未來在合校後林奇宏校長領導下,整合校內學院一起朝此方向努力,相信日後將能引領全球的AI發展新方向。

施振榮建議,未來要具體落實東方矽文明,應該在矽科技的基礎上,以人爲本,借重不同領域的專家和AI科技,一起探索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各種服務,讓文明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