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無薪假業者、勞工數創新高 立院法制局籲政府祭刺激內需方案

勞動部上個月16日公佈最新勞僱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無薪假)統計,事業單位計4702家,實施人數5萬7781人,創下疫情以來新高。(資料照,劉宗龍攝)

我國本土疫情近期逐漸趨緩,全國防疫警戒已降至二級,但各行各業受疫情衝擊嚴重,截至8月16日勞動部發布統計顯示,實施無薪假增至4702家,共5萬7781人,家數和人數皆是自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新高。對此,立法院法制局建議,除相關主管機關加強實施無薪假單位查察及五倍券等振興措施外,希望政府持續祭出振興券等刺激內需方案,使內需型產業逐漸復甦,以降低無薪假人數。

依據勞動部統計,截至8月16日實施無薪假有4702家業者,共5萬7781名勞工受影響,這次無薪假人數最多的行業是住宿及餐飲業,其次是以旅行社爲主的支援服務業,第三名則是批發及零售業。學者預估,內需型產業要到明年初才能完全恢復。

對此,立法院法制局最新報告指出,全臺防疫警戒雖然降至二級,餐廳陸續開放內用,但民衆仍自我管理,內需產業回覆力道弱,短期內似較難出現報復性消費,政府除因應疫情提供勞工和僱主的相關補助措施,例如勞工紓困貸款、薪資及營運補貼等,應該持續擴大內需型產業振興措施。

行政院規畫10月上旬推出五倍券及各部會振興加碼券措施,立法院法制局認爲,政府應該持續祭出振興券等刺激內需方案,使內需型產業逐漸復甦,以降低無薪假人數。

另外,受疫情影響產業,依規定經勞僱雙方協商同意,得以暫時縮減工作時間,但僱主不得片面決定實施無薪假,實際上卻有不少業者以疫情爲藉口,趁機實施無薪假,因而產生勞資爭議。

立法院法制局表示,若僱主未與勞工協商同意即片面實施無薪假,勞工因僱主違反勞動契約致損害權益者,得依勞動基準法第14條規定終止勞動契約,並請求資遣費;主管機關對於事業單位實施無薪假情形,應主動加強查察,以保障勞工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