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ST股要退市了,如何提升市場對科技創新成色甄別能力

6月28日晚深交所宣佈*ST左江終止上市,該公司曾號稱對標英偉達,爲史上最貴ST股。筆者認爲,應提升市場對科技創新成色識別能力。

根據深交所終止上市決定,左江科技終止上市主因是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另外2023年財報還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但早在今年1月29日,證監會通報*ST左江財務造假案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已初步查明其2023年披露的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導致*ST左江股價爆炒的一個導火索,是自2021年起公司就開始不斷披露“可編程網絡數據處理芯片”的研發,屬於稀缺的DPU(數據處理器)概念股,DPU主力廠商是以英偉達爲代表的國際巨頭。據報道,*ST左江已售出的首批DPU芯片絕大部分放置在終端客戶的倉庫之中,而該終端用戶的法定代表人與*ST左江董事長同名。

在筆者看來,對*ST左江涉嫌財務造假行爲,證券監管部門應查實、查透;而對於其DPU芯片的科技創新含金量,也理應給公衆投資者一個說法。到底是真創新、還是假創新,這涉及到投資者如何對股票估值,即便退市也並非就是歸零成交。市場各方對這個謎題一直在探尋答案,甚至可影響到此前公司相關信披的合法合規性。

證券市場如何精準識別科技創新企業,這也關乎市場的頂層設計。今年4月證監會《關於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明確,加強與有關部門政策協同,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今年6月證監會《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明確,優先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應該說,只有搞清楚企業的科技創新成色或屬性,然後才能談支持與包容。對此筆者建議:

在入口端,要強化對企業科技創新屬性的把關。目前上交所在發行上市審覈中,可就發行人科創屬性、技術問題等向其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諮詢,該諮詢委員會委員共40-60名。深交所也成立行業諮詢專家庫,可就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與發行人業務與技術相關的信披問題向專家進行諮詢。只是,諮詢委員或專家的人數畢竟較爲有限,或難涵括各行各業、尤其是創新行業。建議交易所開門搞審覈,就發行人科創屬性、技術問題,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更廣範圍徵求意見,真正把發行人的科技創新基本面搞清楚。

在存量端,要強化對企業科技創新信披監督。一些上市公司動不動就宣稱對標國際創新巨頭,但或許只是繡花枕頭,有的甚至只是借用國際創新產品再裝個殼子。普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科技創新成色難以分辨,也引發一些莫名其妙的科技題材概念炒作,這方面證券市場應提供一定公益服務,建立對僞科技創新打假機制。

比如可由上市公司協會、投資者保護機構等聘請科技創新領域專家對上市公司相關科技創新進展進行適度解讀,專家擁有一定程度法律責任豁免權。要鼓勵專家講真話、遠離證券市場利益圈,形成約束激勵機制,專家可收取一定服務費用,而其解讀表現,可作爲續聘、解聘依據,甚至可作爲原單位升降職依據。交易所、證券監管部門則應強化對上市公司科技創新相關信披監管,也可聘請相關專家就科技創新的真實性等進行論證,從而及時認定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行爲。

有關各方也應引導市場對科技創新型上市公司進行準確估值,引導市場形成對創新的準確激勵。上市公司自主創新形成重大創新成果,還沒有反映到業績層面、目前可能虧損,這種情況當然應該允許投資者挖掘其價值,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即便屬於重大創新、也不意味着股價就可擺脫地心引力自由向上,應引導投資者瞭解創新企業估值技術、瞭解估值並非無邊無際。證券監管部門對其中股價操縱等行爲也應加大懲處力度。

作者/熊錦秋

編輯/嶽彩周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