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全民調 最後生機

前總統馬英九贊成以「侯柯配」和「柯侯配」,與「賴蕭配」對比式全民調,決定藍白如何搭檔。圖爲侯友宜10月新北造勢活動,馬英九(左二)、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右一)同臺力挺。(本報資料照片)

選戰以來,朱立倫、侯友宜總說有6成民意支持下架民進黨,令人好奇,所謂6成是如何推估?是用日本模式?德國模式?還是民調模式?如果朱、侯認爲民調能測出期待政黨輪替的強度,卻不願相信民調也能找出「侯柯」或「柯侯」哪種組合最強,這恐是自相矛盾。

目前藍、白都有誠意結盟,只是,一方堅持日本或德國模式,另方堅持納入手機的全民調。雙方立論確實都有道理,只是也都在「怕被佔便宜」的前提下各有堅持,不願退讓。

的確,要讓擁有14席縣市長、37席立委、367席地方議員的國民黨,僅透過民調與柯文哲決定正副,就政黨實力而論,確實不符比例原則。

雖然朱立倫最新說法是雙方認同全民調,僅在對比、互比、佔比沒共識;乍聽似乎有進展,實則只是用不同講法陳述「德國模式」。只是,民調的偏差,真有大到讓國民黨就此認定「全民調」不足採信嗎?

先不論今年5月朱立倫是如何藉由民調確認侯友宜是藍軍最強母雞,這段時間以來,朱、侯每場造勢的固定臺詞就是「6成民意希望政黨輪替」;他們口中的「6成」,其實就是民調測出的數據,若不足採信,何以還能喊得如此振振有詞?

國民黨終究難以否定民調的科學價值,在國家需要換黨執政、在野整合卻瀕臨破局的現實下,是該嚴肅思考「全民調」這個選項。至於是否納入信效度有待商榷的手機抽樣,若能從實證角度與民衆黨協商,柯文哲也沒理由緊抱不放。

不可否認,比個人也比政黨的德國模式確實更周延,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旦無法成爲藍白公約數,再完美也是零分。因此,排除手機的全民調,應當已成藍白合的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