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別讓支持者焦慮

國民黨2024大選如何佈局,備受外界關注。(中時資料照)

國民黨立委初選涌現世代之爭,頭角崢嶸本應是喜事,如今卻因採行3成黨員投票加7成民調結果的37制,掀起中生代反彈,好事變壞事。國民黨必須清楚認知,宮廷文化、私相授受只會埋下分裂的伏筆;開大門、走大路的競爭,才能換來心服口服的團結。立委初選應當如此,總統候選人徵召更該如此。

長年以來,國民黨的初選制度囿於黨內鄉愿保守的醬缸文化,讓競爭者習慣性地避免針鋒相對;這種傳統雖能維持表面和諧,但有話不說、積怨到最後往往會讓初選的結束變成敗選的開始。無論是2015年的換柱風波,亦或2019年郭臺銘炮口對內衍生的分裂,都是本質相同的悲劇。

反觀民進黨只要進入初選模式,一律親兄弟明算帳。最經典的莫過於2019年的蔡賴之爭,從蔡陣營指控對手偷襲,到賴清德控訴遭網軍攻擊,雙方殺到見骨。當勝負底定,縱使內心再怨,也都無話可說,全黨就此定於一尊,還讓蔡英文逆勢走出九合一敗選陰霾。

因此,面對立委初選之爭,國民黨該做的是站在鼓勵競爭的角度,用相對最能服衆的手段讓實力者出線,避免遊戲規則落人口實,導致贏家被認爲勝之不武,輸家心生不平而拒絕擡轎。

同樣地,國民黨的總統提名顯然也因主事者機關算盡而徒增紛擾,無端衍生「疑侯論」折損士氣,逼得10名立委不惜出面連署挺侯友宜。一葉知秋,清楚暴露黨內對總統候選人提名確實存有不公的焦慮。

無論是初選或徵召,目標都是爲了勝選;如果讓制度的運作反成爲顛覆目標的原因,面對質疑卻又無動於衷,恐怕就很難不讓人懷疑主事者是否別有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