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PFAS致癌 外食族風險高

裝盛薯條、雞塊的吸油紙袋,看似安全,恐也隱藏致癌風險,專家表示,表層塗料可能爲含氟化學物質,如長期接觸,恐提高罹癌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在日常環境中幾乎無所不在,常用於食品包材、傢俱與衣物等表面塗層,種類超過萬種,已被視爲致癌物質,因具有穩定性高、難以分解、生物累積性等特性,長期接觸,恐危害人體健康,禍延子孫。專家呼籲,國內應儘速訂定PFAS殘留容許值,食藥署表示,將參酌國內外最新研究、管理資訊,並評估實際運用狀況,優先管制污染風險較高的成分。

臺灣科技媒體中心(SMC)昨天召開線上記者會,邀請多名專家學者討論PFAS管制的重要性與可行性。臺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林鬱真表示,PFAS廣泛運用於裝油炸物的紙袋與紙盒等食品包材、紡織品、化妝品,以及醫療用品、消防泡沫、電子及半導體制程、塑膠製程等工業產品。

臺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羅宇軒指出,外食族爲PFAS高風險族羣,舉凡炸物專用的吸油紙、防油紙袋就可能塗上一層含氟化學物,再者,臺灣人習慣食用動物內臟,這也增加接觸風險。

「PFAS直接影響生殖器官,甚至造成代間傳遞」羅宇軒說,PFAS干擾人類睾丸細胞的生理運作,影響生殖荷爾蒙平衡,孕婦在懷孕期間暴露在PFAS之下,就可能影響男寶寶日後精子品質,增加睾丸癌風險,至於女寶寶則可能出現不孕症、乳癌、性早熟等。

林鬱真指出,歐盟食品安全局已針對PFAS的四大主要物質(PFOA、PFOS、PFNA、PFHxS)擬定人體每週可耐受攝入量,標準爲四點四ng/kg(奈克/公斤),而美國正在評估飲用水管制濃度。

由於PFAS關乎產業發展,如欲制訂法規標準,需跨部會溝通協調,林鬱真認爲,很難做到全面管制、禁用,建議先了解國人暴露風險途徑,如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並評估產業結構,針對毒性較強、致癌風險較高的PFAS物質進行管制。

對此,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將參酌國內外最新研究、管理資訊、業者運用狀況,擬先針對污染風險較高者納入管制。科技部已着手研究,優先鎖定紙及紙板類等食品接觸包裝,預計於本年度完成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