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腹瀉恐因自律神經失調! 醫5招改善「唱歌也行」

醫師李思賢表示,聲帶和迷走神經是有連結的,所以平時喜歡唱歌的人,也比較不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示意圖/達志影像)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製圖/陳友齡)

現代人因長期處在壓力的環境下,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產生。鄰好西醫診所醫師李思賢表示,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即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的狀況,其症狀有很多種,包含失眠、腹瀉、疲倦等都是。想要逆轉此情況,可透過刺激迷走神經來活化副交感神經,常用方法包括,由鼻呼吸、冷水療法、維持良好腸內菌叢、冥想及唱歌。其中唱歌方面,醫師表示,聲帶和迷走神經是有連結的,所以平時喜歡唱歌的人,也比較不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李思賢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表示,自律神經涵蓋範圍非常廣,包含呼吸、心跳、血壓、腸蠕動、流汗、營養素代謝及賀爾蒙分泌等。而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多種症狀,比較常見的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合併副交感神經抑制,如倦怠、疲倦、恐慌、腹瀉、噁心、耳鳴、焦慮、失眠、吞嚥困難、急躁、心悸、體重改變、頭痛、多汗、失禁等都是常見症狀。

想逆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可透過刺激迷走神經,來有效活化副交感神經,常用的方法有以下5種:

1、由鼻呼吸:李思賢表示,由鼻吸氣和吐氣可以確保迷走神經被活化。由鼻呼吸不只可以刺激迷走神經,也可以增加腦部的含氧量,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吐氣比吸氣長也是訣竅。

2、冷水療法:李思賢指出,讓身體暴露於冷環境中(約攝氏10度)1~3分鐘左右,可以有效刺激副交感神經。他說,不一定要全身跳到冰水中,用冷水洗臉擦脖子也會有效果。不過此方法建議身體健康、沒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才能嘗試。

3、維持良好的腸內菌叢:李思賢解釋,迷走神經是雙向的,能夠聯繫大腦與腸道的各種狀況,由腸道往大腦的比例遠大於由大腦往腸道的。7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如果腸道發炎,很容易就會由下而上去刺激迷走神經,上達大腦。所以他強調,平時多攝取纖維、好菌、短鏈脂肪酸及發酵食物,有助於平衡自律神經。

4、冥想:李思賢表示,有效放鬆大腦、清除腦內壓力,可以由上而下的去放鬆迷走神經。過多的壓力會藉由迷走神經去影響腹內器官的血液循環,不只是自律神經的問題。他提到,初學者可以從1日3次,每次5分鐘的冥想開始。

5、唱歌:李思賢指出,聲帶和迷走神經是有連結的,所以平時喜歡唱歌的人,迷走神經也比較活躍,比較不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建議不妨在洗澡的時候唱歌,除了練歌喉外,還能順便改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