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罪魁禍首 陳明通怎敢喊冤(林保淳)

陳明通(右)認爲,林智堅(左)抄襲案是冤案。(中時資料照)

林智堅「論文門」事件喧騰至今已近半年之久,其中曲折迂迴、精彩的情節不斷輪番上演,聲量之高,恐怕是近年來最引人矚目的好戲。如今演畢落幕,最終的結局是林智堅被「雙殺」,撤銷了臺大、中華的兩個碩士學位,雖然林智堅還有重加申訴的管道,但明眼人都知道,鐵案如山,縱有方唐鏡如此善辯的訟師,也是難以撼動結局的。

殊不料,當初主導此劇發展的林智堅業師陳明通,力駁此議,在帷幕已漸漸落下之際,卻又喝令升起,宣稱「智堅的案子,很確定是一個冤案」,想來後續或許還有若干戲外戲將要上演。

林智堅的案子如果是「冤案」,那牽涉到的問題,就非同小可了,而最直接受到衝擊的,無疑就是臺大的學倫會以及臺大的聲譽。換句話說,陳明通是公然向臺大下了戰帖,否定了臺大學倫會所作的決議,臺大基於捍衛自家聲譽起見,自是無法迴避。國安局長、臺大教授兩個分身合而爲一,直接挑戰了全臺首屈一指的最高學府,當然是精彩可期。

我們不知道陳明通掌握了怎樣足以翻案的證據,認定林智堅是被冤枉的?而且在未來林智堅法定的申訴過程中,會不會提出更強而有力的證明?但是,從整個案件發展的過程中,真正無辜蒙冤的,絕對不是林智堅,而是餘正煌。

餘正煌早於林智堅畢業一年,論文俱在,任何人想要抄襲他的論文,他都無法阻止。學界公認的倫理慣例,是以發表先後判斷孰爲原創孰爲抄襲的,當然,其中可能有些特例,是先發表者「偷竊」了未發表的論文,搶先發表。因此,如欲證明林智堅的「冤案」,則非將「偷竊」之名,硬生生安在餘正煌頭上不可。陳明通從事件被揭露以來,寫了數篇洋洋灑灑的文章,欲爲林智堅開脫,強調其爲「原創」,其實也早已有「暗示」的企圖,要餘正煌「捨己爲人」,擔待下來。

餘正煌當時的處境,是非常爲難的,因爲陳明通不僅僅是他的口試老師,而且在其後續的寫作過程中,也曾獲得他的部分幫助,更重要的是,他身爲新竹調查站一個小小的調查員,陳明通卻正是他最高層的頂頭上司。業師、長官的雙重壓力下,餘正煌其實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聽從陳明通的安排,委屈自己,甚至當衆聲明自己的確是「偷竊」了林智堅未發表的論文。這對餘正煌來說,其實是最有利的一條路,未來陳明通一定會在別處給予他更優厚的補償,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但是,就在多數人認爲餘正煌極可能走順風順水之路的時候,餘正煌卻選擇了另一條逆風逆水的道路,爲維護自身的尊嚴,出面嚴加駁斥,並以具體的訴訟程序,捍衛自家的清白。這是儼然有知識分子風骨與氣節的作法,卻也是最危險的。餘正煌在調查局工作己久,豈會看不出此一險境?但終究還是義無反顧,倒是令人由衷敬佩的。顯然其中的險況已經展開了,餘正煌在出庭前夕張貼一文,「黨,聯合公司要攻我嗎?沒關係,我不會更差了,要戰就來」,究竟意味着什麼,稍諳政治門道的人,都可體會出其中的無奈與憂傷;「要戰就來」,卻又顯示出其無畏無懼的精神,令人感佩。

兩本重疊性如此之高的論文,必然有一個是原創、一個是抄襲的。餘正煌分明發表在先,理應是原創,卻被屈打成「偷竊」,這是一「冤」;身爲學生,面對偏心的業師、長官,非得要其俯首認罪,這又是一「冤」,冤冤相乘,未來的仕途,無論如何都必然受到影響,這更是「冤中之冤」,這豈是林智堅可比的?

陳明通企圖借「原創」混淆視聽,即便能夠順利舉證,也難逃脫學倫的指摘,因爲,如果「偷竊」成立,請問是誰「偷竊」了林智堅未發表的論文給餘正煌的?身爲教授,如此左右移轉、公然舞弊,則又有何師道之可言?假如陳明通真的證明了林智堅是被「冤枉」的,那餘正煌也同樣無辜蒙冤,而釀成此一「冤案」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當然就呼之欲出了。陳明通又何所逃於天地之間。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