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美過招 520要廣釋善意(徐和謙)

在520前夕的這輪中美比劃中,臺灣議題似乎並未激起太多新的變數和火花。(示意圖/達志影像)

520賴清德就職總統前夕,美國聯邦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10日提出法案,授權提撥1.2億美元基金,援助遭受中共脅迫的臺灣官方及非官方夥伴,以鼓勵各國加強與臺灣的互動。顯示中美雙方雖仍在接觸,但維持高層交往以管控分歧風險的過招中,兩者接勁、蓄勁和朝對方發勁的運息不斷,更小心維持自身平衡,不容在原則問題上被對方引偏了重心。

布林肯1年內二度訪中,行前大陸外交部曾預告「以和爲貴、以穩爲重、以信爲本,是中方處理今年中美關係的遵循。」一方面,這體現在大選年內,北京有誠意維持兩強互動格局的穩定,同時也冀望拜登政府不要在選舉中爲了滿足美國產業工人的保護主義訴求,或爲與川普進行對中強硬競賽,而過分消耗蓄積不易的中美政府間互信。此外,打出「一年爲期」的但書,也劍指一旦大選變天、川普重新上位,那中方的對美政策亦將做出全盤調整。

雖然拜登此前曾向習近平做出一系列承諾,包括「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不遏制中國發展,不同中國脫鉤」等。但近期,大陸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對媒體吹風說「對此,中方還是那個態度。美方應該言必信、行必果,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足見美方的相關表態,僅僅是開展近一論對話的基礎,但遠非保證日後交往便是一路坦途的萬能密鑰。

習近平在布林肯訪陸期間,提出中美應該擺正對彼此的戰略認知,「扣好第一顆鈕釦」的要求,希望美方回答好兩國究竟要做競爭對手還是夥伴這一根本問題。然而對美方來說,「扣好第一顆鈕釦」爲何困難?一則是在美國政治制度下,正如布林肯在北京所言,自己「只關注政策,不做政治」。因此,對於涉及美國產業和工人利益而不斷勃谿的種種貿易調查、對中企施加的國家安全審查,還有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美方遊說日韓德荷等其他國家對中國大陸斷供、限供之舉,布林肯等外交官不但沒有政治意願介入協調排解,甚至必須配合推進。

再者,一年半前推出的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已直指,即使俄羅斯是自由公正國際秩序的「直接威脅」,但中國纔是美國眼中「唯一既有改變國際秩序的意願,也有愈來愈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以實現這一目標的競爭對手」。這也造就美方僅把面對面、高強度的外交,當作是一種風險對衝手段的心態,但求「不使競爭演化爲衝突」。然而,大陸對美方這種「低標準」的不滿,也已由大陸駐美大使謝鋒口中說出:「在中國核心利益上切香腸,猶如在懸崖邊飆高速,很難避免跌落深淵」。

在520前夕的這輪中美比劃中,臺灣議題似乎並未激起太多新的變數和火花。但做爲最容易「被切」的俎上熱點之一,臺灣更應在日蹙的中美頻繁拆招化勁中,潛心圖存,與各方廣釋善意。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