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智統臺灣」不需制訂統一法(劉性仁)

(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知名涉臺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近日發表文章指出,大陸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部「統一法」,涵蓋怎麼「和統」與怎麼「武統」,依法辦事,既震懾對方,又穩定己方,以法律作武器,才威力巨大。此說法在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引發關注。

章念馳屬於兩岸溫和路線的學者,他認爲大陸當局應當把握兩岸統一的時機,抓緊時機做好對臺立法、執法和軍事、經濟、輿論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切實地推進兩岸統一進程。然而,我們必須思考,法制化是否爲解決臺灣問題之最佳出路?此時是否爲立法的最佳時機?立法是否更會助長美臺軍事合作的正當性?其中有許多值得深究之處。

首先,大陸當局當然有權決定是否單方制訂「統一法」,但其立法所帶來的實際效果卻不能不考慮,因爲立法等於宣示北京已經不管臺灣民意了,這是否會更助長臺獨勢力?讓臺灣人民更加全面反中抗中,更理直氣壯站在美國這邊「抗中保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陸單邊立法既無法拘束臺灣,也無法嚇阻美國等境外勢力干涉臺灣問題,反而變成大陸是主動改變兩岸現狀的啓動者。

其次,大陸當局堅持統一是公開不變的立場,但應等時空環境及條件發展成熟。章念馳則認爲,時與勢都在大陸這一邊,所以要「智統臺灣,巧統臺灣!」但如果要找出「智統」與「巧統」的方法,此時此刻將統一法制化恐怕不是最好的方式,「融合發展」纔是最佳出路。倘若此時制訂「統一法」,恐怕會影響兩岸民間交流的氛圍,蔡政府恐怕會變成驚弓之鳥,更嚴格檢視兩岸各項交流及言論,對兩岸關係恐是雪上加霜。

另外,「統一法」的制訂究竟是要展現大陸當局的決心,還是預先爲統一做合情合理的安排,產生的影響也會不同。若大陸真想立法,應該先開放兩岸學者與民間討論,傾聽臺灣民意後再說。

不過章念馳也指出,要統一,不管「和統」或「武統」,起碼要做到三點前提:一是統一要能夠促進社會進步與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融合發展;二是要讓被統一一方心悅人服,得到更多實惠與利益;三是要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同情、支持、安心,而不是焦慮與害怕。

筆者也認爲,倘若兩岸要統一,也應當在中華民族多數人的祝福聲中,以和平、融合的對話方式來解決兩岸歧見後,使臺灣人民心甘情願接受統一,纔是理想的方式。但這需要時間,更需要大陸自我實力的提升與自信的展現。

總之,大陸寄希望於臺灣民間,就應當儘量減少單邊立法的行爲,與臺灣共議兩岸未來相處之道。兩岸要和統,要智統,不要武統,要水到渠成,要夯實兩岸心靈契合的基礎,讓兩岸能自然融合發展,如此較能使兩岸關係行遠致穩。

筆者認爲大陸現今並無對「統一法」立法的急迫性,眼前最需要的是如何讓執政的民進黨和民間客觀認識、理解大陸,消除對大陸的偏見與歧視,甚至臺灣可以幫助世界更真實理解中國大陸,設法化解中美矛盾,避免中美關係失控,這纔是臺灣對促進兩岸及世界和平的正面價值。(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