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英國新政府將更親美(湯紹成)

英國工黨睽違14年拿到執政權。(圖/美聯社)

英國大選結束投票,英國工黨一如預期在國會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首相蘇納克已宣佈,他將辭去首相和保守黨黨魁。此次選舉標誌着保守黨14年統治的結束,可說是英國政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根據BBC的最新統計,在650名下議院議員中,預估在野的工黨取得2/3壓倒性的412議席,較上屆大增逾200席,此乃工黨5年前跌入谷底之後的大逆轉,該黨主席施凱爾將在1周內成爲英國新任首相。現任執政的保守黨只獲121席,比上屆大減200多席,爲有史以來最差,結束保守黨14年的統治。

而自由民主黨獲得61席,英國改革黨也取得了13席,但蘇格蘭民族黨則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席位。這也是英國於2020年正式脫離歐盟以來的第一次大選,英國改革黨黨魁法拉吉乃當時英國脫歐的發起者,也首次當選議員。

這也與月前的歐洲議會向右轉有異,英國一方面還屬於政黨輪替的格局,並且是向左轉,這可能是因爲英國脫歐之後的疑歐勢力消失,再加上法拉吉的右翼民粹力量促使施凱爾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選制是單一選區一票制,簡單多數即當選,這將導致每個政黨獲得的席位比例與選票比例有所差距。例如這次工黨取得國會650席中的412席,但得票只得34%,是史上得票率最低的執政黨。

其實,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爲在早先的民調中就已經預知。工黨此次勝利的主因,不外是英國脫歐所造成的不安與損失,再加上疫情期間政府制定了對社交互動的限制政策,但卻有政府官員違反規定,而產生一系列的爭議與醜聞。再加上俄烏戰爭的影響,使得英國通膨高漲,導致民心思變,選舉結果一出,倫敦股市隨即攀升,因投資者預計工黨將結束多年的市場波動。

更進一步觀之,自二戰以來,由於文化接近等因素,英國就已成爲美國的最佳拍檔,因而產生一般所稱的「英美特殊關係」,對於英國的外交政策產生相當的影響。在對歐方面,工黨承諾英國不會重新加入歐盟,但期望能加強與歐盟的關係與消除雙方的貿易壁壘,以及與歐盟簽署新協議,更有意加強與法國和德國等主要歐洲盟友的合作。

英國的北約軍費開支必須佔GDP的2.5%。對於俄烏戰爭,工黨承諾維持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並主張扣押俄羅斯資產與追究俄國的戰爭責任,與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些都與美國的立場相符。

由於英國已經脫歐,外交上比較自由,更在美國抗中政策的支持下,2021年英國加入「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共同協助澳洲建造核子動力潛艦,使英國的勢力重返印太地區,遭致北京的抗議。

但此次工黨影子外相拉米表示,執政後將採取長期戰略來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將會有更多官員訪問大陸,並主張合作、競爭、挑戰與一致的方針,自然是有意藉此強化英國的經濟,以及進一步向移居英國的香港人提供支持。因而可知,新的工黨政府將更可能唯美是從,尤其是在對大陸與兩岸問題的立場上。

(作者爲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