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虛耗七年 最低工資法徒具形式(林昭禎)

立法院12日院會三讀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民進黨立委在黨團總召柯建銘(前排中)的帶領下於議場內合影留念。(姚志平攝)

蔡總統於2016年競選總統時的政見《最低工資法》,延宕7年終於在副總統賴清德也將其列爲自己競選的勞動主張後,方於12日三讀通過。然而看似周全的條文,除了法律位階高於目前以行政命令運作的《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外,可惜仍未突破現有格局。

事實上制訂「最低工資」最主要之目的,就在保護弱勢勞工,以免因議價能力不足而受到剝削,但新出爐的法案卻僅就最低工資的審議程序做出明確規範,忘了自身使命,諸如身心障礙勞工應否獲得較最低工資多1至2成的收入?因爲身障者的醫療支出必然高於常人,然而爲避免增加僱主負擔,應可考慮透過「就業安定基金」的補助,使其得到較最低工資多一點的保障。

從這7年間執政黨不顧勞團聲聲催促,讓《最低工資法》躺在行政院6年,便知該法徒具形式的命運。因爲如果照目前通過的版本看,調整最低工資雖有10種參採指標,不過若想在蔡總統任內達成月薪3萬元的目標,根本不可能,何況近年來勞動部已強力做多,就算用補貼也要達成蔡總統的承諾,但都不可得。

這也難怪賴清德競選總統的勞工政見只談通過《最低工資法》,卻不設定達成目標。有意思的是,那爲何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有膽量宣佈基本工資3萬3千元的主張?究其原因在「加薪減稅」的配套,以強化企業爲員工加薪的動機。

當然大家會問,過去蔡政府也說「加薪減稅」但成效不彰,侯友宜如何能做到?

由今年10月立法院審查《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中的加薪減稅措施成效,可得知159萬的中小企業每年僅1千家適用現行規定,問題就在於「適用門檻過高」。因此侯友宜採取「鬆綁並提高誘因」的作法,且不論大公司或中小企業均有規定,諸如:中小企業的部分,扣抵額將由現行的130%提高到200%;而上市櫃公司如果是以稅後盈餘的1%爲員工加薪,將可扣抵營業所得額的150%;同時企業爲年輕人加薪,除了放寬年齡限制,由24歲以下放寬至30歲以下,加薪扣抵額也由150%提升至220%。

可知若想要靠提高最低工資來改善低薪,必須要有策略,而且不能爲達目的反倒迫使企業解僱非核心勞工,改以打工族或外包工作者取代之,變成「愛之適足以害之」。這也是日前由工鬥團體主辦的勞動政見發表會中,網友對賴清德所提的主張一律以「空」字形容,而不擅言詞的侯友宜卻可得到較高評價的原因。

面對虛耗7年多才得到一個只談如何審議最低工資的法案,勞工無奈之餘,也僅能寄望明年能政權輪替,方有機會再修法,讓《最低工資法》發揮實際功效,保護弱勢勞工。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