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新南向國家迴避臺灣大選(方恩格)

蔡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總統府提供)

就像2022年的地方選舉一樣,民進黨政府正試圖把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搞成國際化。儘管這個策略最終沒有讓民進黨在去年九合一成功,但這在當時仍算是不錯的策略,對於全國性的選舉可能更爲有效。

就如同筆者去年在地方選舉前所評論的一樣,這個策略包括政府接待衆多外國政要訪問臺灣、舉辦各式各樣的國際論壇,並且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由總統、副總統或政府官員進行海外訪問。事實上,臺灣在今年8月外交關係的看點,是副總統賴清德在前往巴拉圭新總統就職典禮途中過境美國的事情。

本月曾訪問臺灣的外國政要包括「日本維新會‧中華民國(臺灣)友好研討會臺灣訪問團」、以色列的國會議員訪問團、由日本前首相暨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所領導的衆議員訪問團、愛沙尼亞前總理暨現任議會議員安席蒲、波羅的海三小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訪問團(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友邦駐日內瓦聯合國暨其他國際組織常任代表訪臺團(包括史瓦帝尼王國、馬紹爾羣島、瓜地馬拉和諾魯)、日本的自民黨青年局海外研修團,及臺瑞典國會議員協會訪問團。

然而,在上述名單中卻缺少來自新南向政策國家的重要訪客。事實上,除了澳洲外,新南向政策國家幾乎沒有展示支持臺灣的顯著行動。就算是澳洲,最近也對協助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事情避而不談。自從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去年表示澳洲不太可能支持臺灣的申請後,此事很少再被提起。

話雖如此,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最近仍是有一些積極進展的。在共同打擊跨國犯罪的持續合作中,泰國將幾名在臺灣通緝的嫌犯遣返。其次,鴻海也在印度宣佈了許多大型投資項目。再來,爲了迴應新加坡今年早些時候爲臺灣旅客實施的自動通關,臺灣最近也爲新加坡旅客實施了互惠自動通關,這可能有助於增加來自新加坡的訪客。

但是,在打擊跨國犯罪方面的合作,並不代表泰國的新聯合政府會對臺灣做出任何重大行動。就像其他新南向政策國家一樣,印度雖然樂意接受臺灣的資金,但他們最近的行動仍然表明他們不願在臺灣問題上激怒中國。儘管印度與中國之間持續存在緊張局勢,但印度仍積極參與了近期的金磚國家(BRICS)領導人峰會。印度更令人擔憂的是,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3%的受訪者對臺灣持有負面看法,只有37%持有正面看法。對於這一令人震驚的結果,臺灣外交部以及政府資助的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需要反省。

新加坡方面,現任副總理黃循財(也是李顯龍總理接班人),本月在一個論壇上表示,「有心人士將臺灣問題描繪成民主與專制之間的意識抗爭,但這於事無補」、「這是危險的」。他補充道,兩岸繼續保持交流和互動很重要,且中國將不會以武力統一臺灣。這延續了新加坡一貫且定期公開的聲明,表明了它對民進黨中國政策的異議立場。

至於菲律賓,當中國攔截菲律賓駐守在仁愛礁的馬德雷號補給船時,臺灣未能積極表明其對菲律賓的支持立場,而這可能讓菲律賓將來對臺提供政治或其他支援的意願上產生負面影響。

近期臺灣媒體報導稱,2023年脫逃的「非失聯外籍移工」人數大幅增加,而其中大多數都來自於新南向國家。爲何臺灣政府無法與移工輸出國商討出更好的協議呢?臺灣的另一個選擇是透過單方面修改相關法律法規,來解決脫逃移工爲僱主們形成大規模市場的問題。但無論如何,臺灣政府都未能爲新南向國家的移工與臺灣僱主創造雙贏的局面。

筆者經常指出,臺灣無法透過其外交政策目標去達到所有它想要的一切。新南向國家仍然不願與臺灣有政治上的接觸;至於新加坡及部分東協國家,也時不時提醒對某些臺灣政府政策的不滿。希望臺灣下任總統在決定是否維持新南向政策時能夠牢記這一點。畢竟,新南向政策投入了大量資金,因此臺灣納稅人應該得到物超所值的回報。

(作者爲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翻譯:許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