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小英應該看《王冠》(黑鳥麗子)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過世,《王冠》影集又躍上Netflix的十大排行榜,在這個時間點重溫她的一生,感觸特別多。(圖/美聯社)

英國19日將在西敏寺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國葬,自從女王過世,《王冠》影集又躍上Netflix的十大排行榜,在這個時間點重溫她的一生,感觸特別多。

《王冠》描寫伊麗莎白女王治理下的英國與英國王室,當然增加劇作家觀點,英國文化大臣曾經去信製作單位要求標註「虛構作品」,但Netflix認爲多此一舉,因爲這就是「戲」。

第1季的女王開始學習治理國家之道,英國君主立憲制名義上君主是領袖,但首相來主持政府。首相是最大黨的黨魁,要表演、要攏絡選民的心;但女王是天授神權,宣示的對象不是人民、而是上帝。在人民與上帝之間,所謂的「君權」像魔術,不能讓人民看得太透徹。

因此伊麗莎白的祖母教她,一位好的君主必須學會「什麼也不做」,其實這是最困難的,因爲這樣纔是尊重憲法、不越界指揮,甚至不能流露神情。《王冠》整齣戲的核心就在於女王到底應該要做出自己偏愛的選擇,還是身爲君主的選擇?兩者互相牽制。

女王身邊所有人都苦於這困境,好比女王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就是想當人勝於國王,所以選擇迎娶離婚的辛普森夫人,離開王位。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面臨同樣的考驗,她想要表現自己,想刷存在感,很希望能嫁給自己喜歡的離婚男人,但同樣受到打擊,終身鬱鬱寡歡。

女王家人更是如此,從王夫菲利普親王,到查爾斯王子(現在的查爾斯三世)、黛安娜王妃,以及現實中的哈利王子、梅根,全都在同樣的圈圈中打轉。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期望,可是進入王室之後,戴上了這個「安靜」的枷鎖,不遵守就是帶來噪音,即使時代改變,這個規範還是存在。

祖母告訴女王,「因爲公正不合人性,當人們希望看到你微笑、皺眉,你真照做了,就已經表達立場,這是君主不該做的!做得越少、越不說話,越不微笑,越好。」如果一次讓民衆喜歡,接下來一定會發生的就是「民衆不喜歡了」,首相會隨着民衆喜愛而上位、不喜歡而落敗;可是君主不能,所以君主不言。

這齣戲非常巧妙地從非主流的小事切入,從倫敦一場霧霾裡喪命的小秘書,到畫家幫首相邱吉爾畫的八十大壽肖像畫,連王夫能不能學開飛機都能再三討論,因爲小事都反映出主事者性格,而且環環相扣。所謂歷史,就是前人已經發生的事情,後世持續發生。

儘管描寫的是華麗的皇族生活,《王冠》卻以暗色調呈現宮中生活,這些都是過往皇室婚禮報導當中看不到的內心戲。

建議我們的小英總統應該也看一看《王冠》,每個政客都把「以天下國家爲己任」掛在嘴上,但有幾人能做到「置個人好惡於度外」?(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