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夏立言訪陸 摸底兼探路(馮國豪)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今訪陸,黨主席朱立倫表示,此行定位清楚,就是一項交流對話,也慰勉臺商、重視民生;而有別於去年8月訪陸是針對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這次會針對北京、武漢、重慶、成都、南京等上次沒有拜訪的城市交流。(周志豪攝)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繼去年8月4日訪問中國大陸後,8日再度率團訪問大陸,根據國民黨的新聞稿表示,這次出訪主題爲「交流對話、關懷民生」之行,着重關心在陸臺灣民衆、反映基層民意及和大陸涉臺人士交流。行程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拜訪,將在北京停留期間,會見國臺辦主任宋濤。黨務人士表示,基本上不會碰觸政治議題。

然而這次訪陸時機雖不如前次正逢美國前衆議院長裴洛西訪臺敏感,但明年爲臺灣與美國大選年,同時大陸兩會召開在即,仍引起各方關注。根據筆者觀察這次夏立言急於在短短半年後再度出訪,應該有以下四個意涵:

一、在大陸兩會召開前加強對話溝通,避免大陸將統一問題法制化:大陸繼去年二十大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內接任第三任總書記定於一尊後,今年3月4日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與5日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將是習近平接任第三任國家主席的重要時間,而解決臺灣問題被視爲習近平任內「可能的最重要政績」,而去年多次提到的「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一直沒有具體細節,去年政協曾經提案的「國家統一法」是否會在兩會再次被提出也值得關注。夏立言此行與大陸對臺單位進行對話與溝通,避免大陸將統一問題法制化,應該是此行重要任務。

二、對大陸新對臺系統重新溝通認識建立關係: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於去年12月底接任,宋濤如同王毅、劉結一都是出身外事系統,但前一項職務爲中共聯絡部部長,臺灣研究兩岸學者與政治人物對他了解有限,同時三位副主任陳元豐、龍明彪與潘賢掌均未名列中央委員,兩會後是否會有所更動。夏立言此行另一個任務應該是進行「摸底」,與大陸涉臺新領導班子重新認識並建立關係。

三、傳達臺灣民間需求:這次出訪除了「交流對話」外另一個主題就是「關懷民生」,最重要就是傳達臺灣民間在疫情後重啓兩岸經貿與文化交流的訴求,去年12月多家農漁水產與食品業者因未完成註冊被禁止輸往大陸,日前雖有63家因登記完成重新開放,目前還有許多廠商相關問題待解決;此外因疫情重創的觀光旅遊業,在疫情緩和後,業者都希望能逐步恢復,交通部長王國材也指出希望今年陸客來臺人數能達到100萬人,但具體作法仍需要溝通協調;要恢復兩岸旅遊業盛況,除了儘速完整開放小三通外,增加直航航點也是重要訴求,日前大陸已經要求臺灣恢復開放16個航點,但與全盛時期兩岸共71個直航點仍有距離;再則爲加強兩岸青年交流與增加臺灣高等學校生源,陸生來臺交換生與研修生也希望能儘速恢復。這些都有待夏立言一行積極溝通爭取。

四、構築國民黨新的大陸工作體系:比較兩次夏立言出訪團隊成員,除了夏立言外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與智庫內政法制組召集人高思博兩次都隨夏立言出訪,這次增加了資深顧問趙春山,他長期在兩岸事務中的研究與實務工作上的參贊有一定的份量,夏立言與林祖嘉雖然都曾出任陸委會主委,但論對大陸事務的人脈與熟稔,趙春山還是有其重要性。從兩次出訪成員來看,國民黨大陸事務工作體系應該是夏、林與高三人爲核心,趙春山除了負擔諮詢工作外,將大陸新涉臺部門的人脈與經驗引介入國民黨體系,也是主要任務之一。

基於以上此行意涵,筆者也給夏立言一行三個期許:一、訪陸期間行程全程公開透明:夏立言一行出訪陸委會就提醒「避免落入統戰分化的可能風險」,民進黨及其側翼更質疑此行是去「朝共、舔共」。因此筆者建議夏副主席在此十天行程應全程公開,同時定時舉辦記者會或說明會,以解除國人疑慮,也避免被扣「紅帽子」。

二、返臺後向臺灣民間社會進行溝通:前次訪陸筆者就曾經建議,返臺後應該到民間社會對相關行業與人事舉行說明會,溝通說明訪陸意義與收穫。但去年返臺後正逢「九合一大選」,爲避免節外生枝低調處理大陸行,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此次出訪返臺後就應該向國人具體報告內容與成果。

三、整理出兩次出訪大陸具體成果與未完成待處理事項:去年夏立言訪陸民進黨與其側翼雖然極盡污衊扭曲,但並未影響國民黨選情,近幾次民調也顯示國人對於兩岸恢復正常交流有所期待,因此建議夏立言返臺後應該整理出兩次訪陸有哪些具體成果,同時還有那些未完成工作需要兩岸持續溝通,又有哪些工作希望政府協助完成。這樣才能爲「交流對話、關懷民生」之行寫下完美註腳。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