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對夏立言再度登陸的建議與期許(馮國豪)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中時資料照/劉宗龍攝)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再度率團啓程赴陸展開「新春拜年、關懷交流」之旅,在發生近期金門海域不幸意外事件後,夏立言此行備受矚目,筆者也對此行寄予厚望與期待。

可以預見執政的民進黨必然一如以往對夏立言此行大肆抨擊,然而在兩岸惡意螺旋不斷升高之際,也必須要緩解雙方的對峙避免猜槍走火。其實當1月13日自稱是「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當選總統後,兩岸對抗情勢升高已然不可避免,美國也擔心兩岸會在此時擦槍走火,選後兩天即由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在晉見蔡英文總統時傳話,強調「美方對臺政策一致幸,主張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爭端,並重視對話的重要性,且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爲。」然而民進黨政府與大陸一直缺乏對話管道,因此雙方任何動作都被解讀爲「惡意」,因此對峙情形日益加深。

2024年1月30日,大陸民航局宣佈自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飛行西移6海里的偏置,這本來是爲了因應大陸逐漸雍塞的航班而將航線調整回來,但卻被民進黨政府解讀爲大陸對賴清德當選的反應,因此原本三月一日即將解除赴大陸的「禁團令」在2月8日被取消,要求即起停止招攬前往大陸旅行團。到了2月14日下午,大陸漁船越界至金門捕魚,在金門巡防艇查緝過程中翻覆,造成兩位大陸漁民身亡,大陸網民甚至鼓吹「血債血還」論調,兩岸惡意螺旋達到高峰。

近期這些事件如果兩岸有正常對話管道,很多問題可以透過理性溝通來化解,只是從蔡英文當選後民進黨執政這8年,兩岸不但官方對話斷絕,連民間或學界的聯繫溝通,都被執政當局祭出「國安五法」及「反滲透法」懲處,使得民間與學界噤若寒蟬,少數的對話管道也付之厥如。

回顧2022年8月初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在九合一選前來臺訪問,引發大陸嚴重關切,同時大規模進行圍臺軍演,當時夏副主席甘冒大不諱在綠營網軍側翼攻訐謾罵之下,仍堅持率團赴大陸訪問,當時也確實緩和了兩岸軍事對峙,避免大規模軍事衝突。

當前兩岸局勢較2022年8月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本月22、23日中共對臺工作會議中,王滬寧再度強調要堅決打擊「臺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在民進黨連續三屆執政後,大陸內外問題交困情況下,王滬寧的談話除了展現決心外,更令人擔心在即將來臨3月兩會開會期間,大陸是否會將兩岸議題以法律形式更加落實,更令研究兩岸的學者擔心,因此夏副主席此行較諸2022年更加責任重大。

值此關鍵時刻,筆者對夏副主席此行有一個期許與三個建議。首先,期許夏副主席能傳達臺灣民衆對兩岸和平發展的真實民意,儘管大選中賴清德獲得勝選當選總統,但僅獲得40%左右民意支持,在立委選舉中席次大幅減少,顯示民衆對兩岸和平發展仍寄予厚望。

三項建議部分,第一是建議夏副主席仍秉持「客隨主便」不必刻意避諱與大陸涉臺官員接觸,但要將臺灣真實民意讓大陸瞭解,例如,即使臺灣祭出「禁團令」,大陸仍否主動開放大陸旅遊團來臺會是大幅開放自由行及路生來臺,兩岸只有透過相互往來才能更瞭解彼此減少誤判。

第二是走此行預定走訪廈門、廣州、南昌、杭州、崑山、上海等臺胞聚居城市,在每一個訪談地點結束後或一段時間,應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及國人說明行程、談話內容及具體成效,以化解黨內外疑慮。

第三則希望返臺後不要只在臺北或中央黨部召開記者會交代行程,建議更要組成說明團,下鄉到各地說明對臺灣農漁民及臺商臺生爭取哪些權益?獲得那些成果?讓民衆更瞭解兩岸交流的重要性。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