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投資人投下不信任票(曾志超)

賴總統發表演說後,股市開始急殺,失望性賣壓涌現,一度大跌百點。(資料照)

原本企業界期待賴清德總統能透過就職演說提出新的產業發展願景,尤其是解決國內經濟發展的障礙,結果賴清德的演講內容不僅極爲空洞,更規避了國內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利我國產業長期發展。

臺灣近年來在晶片短缺、AI產業崛起等因素下,帶動我國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然而,在光鮮的背後卻隱藏着諸多隱憂。舉其犖犖大者,包括能源短缺問題、兩岸關係惡化與經貿邊緣化危機等。

其中又以能源供應問題最爲嚴峻,不僅企業界與在野黨要求檢討「非核家園」政策,連親綠的企業家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與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等也都紛紛呼籲政府讓核電廠延役與興建新核電廠。本期《經濟學人》特別點名臺灣能源短缺,已威脅臺積電的晶片供應,即使重啓退役的核電廠,也需要長達3年才能啓動。連外媒都對臺灣的能源供應表示憂慮,民進黨政府就是不願承認。

賴總統雖瞭解全民關心電力議題,在就職演說中也指出,「大家需要供電穩定,我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但這種說法與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有何不同?電力不足以及不定時的跳電,已讓企業高度緊張,尤其是半導體業一次跳電,就會損失慘重,若不解決缺電問題,將大幅降低企業投資意願。無怪乎,縱然在美國與日本等地生產半導體的成本遠高於臺灣,但臺積電仍不斷擴大海外生產規模,其中不乏先進製程,電力必定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蔡英文執政期間,爲了政治利益,高舉「抗中保臺」大纛,導致兩岸敵意螺旋不斷攀升,官方交流全面中斷,大陸臺商發生糾紛求助無門,鳳梨、蓮霧等農產品檢驗檢疫問題也難以克服,大陸也陸續取消陸客來臺觀光與陸生來臺就學。而賴總統在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卻仍維持蔡英文的「四個堅持」說法,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樣的說法必定會讓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也會讓他所說的兩岸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啓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難以實現。由此也可見其演講內容矛盾之處。

另外,關於經貿議題,賴指出,「臺灣已經申請加入CPTPP,我們會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跟世界民主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障協定,深化貿易伙伴關係。」實際上,我國的FTA出口覆蓋率僅只有1成的水準,遠低於主要競爭對手日本(62.88%)、韓國(82.11%)與新加坡(93.96%),讓傳統產業出口難與他國競爭。其中對我效益最大的ECFA,也因兩岸關係惡化而岌岌可危。喊得震天價響的CPTPP,至今尚未進入入會程序。而爭議性最低的《臺美租稅協定》也還在卡關中。

賴政府的起手式就充滿執政的傲慢,不只要求中國大陸應先開放陸客與陸生來臺,也要求在野黨理性問政;未見讓人耳目一新的產業政策,只見到重述既有的「五大信賴產業」,邀請企業來臺投資,國內企業根留臺灣。而對長期積累的沉痾卻視而不見,未提出明確的變革對策。

據媒體統計,過去17年520當天上漲機率高達6成,加上近期美股道瓊指數衝破4萬點的新高激勵,臺股應大有可爲。20日臺股開盤本上漲,但在賴總統發表演說後,股市開始急殺,失望性賣壓涌現,一度下跌超過150點,最終應在政府基金強拉下,始勉強拉到平盤之上。顯然,投資人尤其是大賣臺股的外資已對賴清德投下不信任票!賴總統未來施政應該更謙虛地傾聽民意。(作者爲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