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國降溫 臺海形勢轉機(羅慶生)

(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陣子美中競爭焦點在「偵察氣球」。美國指責中國氣球侵犯主權,不僅派戰機擊落,還制裁中國6家相關企業與研究機構。中國則指責美國反應過度,除宣稱保留使用必要手段處置的權利,也怒嗆美國纔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間諜慣犯和監控帝國」。英國《金融時報》還報導大陸軍用氣球平均1個月有1次出現在臺灣空域。事件頗有愈演愈烈、螺旋升高之勢。

然而,就在外界擔心雙方演過頭,可能會擦槍走火之際,卻有訊號顯示美國正在管控危機,有降溫臺海緊張形勢的味道。

首先,美國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表示將率跨黨派議員訪臺。雖然麥考爾強調這是「威懾」,「向中國表明我們支持臺灣」,但他同時證實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訪臺另有規畫,短期內不會來臺。

這表示改由麥考爾率團,就是麥卡錫訪臺的替代方案,既表明國會立場,又不致刺激大陸,避免去年裴洛西以議長身分訪臺,讓解放軍「圍臺軍演」的事件重演。雖然麥卡錫曾嗆聲,中國不能告訴他哪裡不可以去,但整體的國家利益還是要顧。

另一個更明確的訊號,是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Charles Q. Brown Jr.)日前在座談會上表示,他不認爲中國入侵臺灣是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的事。這就很有意思了。不久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在參議院作證時也同樣表示,中國雖有犯臺意圖,但他確信2030年前不會有重大侵犯。高官們異口同聲,表示這不是他們的個人意見,而是國防部的正式立場。

然而還記得嗎?就在1月底,美國媒體還揭露,空軍4星上將米尼漢(Michael Minihan)在一份內部備忘錄提出警告,美中可能會在2025年開戰,要求部屬做好準備。怎麼才短短几天,臺海緊張形勢就變了呢?

臺海形勢沒變,是美國的觀點或者是策略變了。臺海緊張氣氛,原本就是一連串戰爭預言所製造出來的。

2021年3月,美軍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提出警告,中國將在未來6年內對臺動武。同年5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臺灣雷達圖爲封面,加上「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的標題。之後類似的預言不斷,西方智庫也紛紛以2027或2026年,推演臺海戰爭場景。

所謂「自我實現的預言」,臺海緊張形勢就這樣被製造出來。美國意圖將臺灣「烏克蘭化」的「疑美論」,也因而出現。美方現在改變戰爭預期,檯面下必有深刻地對臺海形勢的再評估,也推演出戰爭發生,美國必將捲入的場景。無論是否有將臺灣烏克蘭化的意圖,都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因此纔會拋棄之前的觀點,麥卡錫也延後訪臺,降溫臺海,控管危機。

這將是個重大轉變。期望海峽兩岸也能掌握此次機會,互釋善意,讓臺海緊張形勢深度降溫。畢竟維持和平,纔是臺灣人民真正的期盼。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