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清德走在跨越自己的路上(王昆義)

賴清德副總統(總統府資料照片)

在「雙林之戰」後,大家都在檢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領導力與功過,但卻忘了在四項公投與中二立委補選中逐漸走向臺前的副總統賴清德。他一掃2019年民進黨總統初選時的「敗相」,已養望成爲民進黨新一代的領導人,儘管民進黨內有人不希望他出頭,但領導人的威望不是隻有靠傳承,還得依靠自己在各種政治戰役中練就成足以號令天下的統御能力,賴清德正走出這樣的格局。

賴清德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從他在選前之夜助講所展現的氣度與氣勢,再加上對現場羣衆所帶動的感染力,目前民進黨內似已無人出其右,這就是社會學家韋伯所稱的「魅力型領袖」應具備的特質,這點特質經過幾年的沉潛與塑造,賴清德更顯得沉穩,且更具感召力。

當然,多數人還是以爲蔡總統比較喜歡桃園市長鄭文燦,但形勢比人強。當鄭文燦被新冠疫情拖在桃園市動彈不得之際,賴清德透過四項公投與雙林之戰,已把自己的光芒展現在人民眼前,相對於行政院長蘇貞昌的霸道,賴清德更像是一個憨厚的「臺灣囡仔」,必然更會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只是,賴清德過去自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一直讓人不放心他來掌舵,擔心一旦他擔任總統,必然讓兩岸大動干戈。然而,細心的人應該已經注意到賴清德已經不再是那個滿口「臺獨」的人,在助講中不僅完全扣緊候選人的特質,不會無端宣講臺獨理念,前陣子他參加「猶臺文化交流協會暨猶太社區中心」開幕儀式致詞時,還特別舉出以色列和鄰國「合作」的例子,也期望兩岸能夠走向合作的方向。

在蔡英文還是繼續營造臺灣一片「抗中」氛圍之下,賴清德勇於說出「合作」,這不僅有違蔡英文的路線,也跟民進黨當前的風向完全不同調。但面對未來的政治路徑,賴清德似乎已經在「超前部署」,尤其是外界認爲蔡英文安排接班最愛的是鄭文燦,而鄭卻一直是傾向藍綠、兩岸走向合作的倡議與執行者,賴清德提出兩岸「合作」,儘管還是被質疑爲「兩國論」的合作,但這比以前的「臺獨工作者」,顯然已有了很大的跨越。

過去我曾認爲,兩岸若僅只「合作」顯然還不夠,在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九二共識」的基礎下,想要達到合作的目的,還是有些不切實際,所以賴清德未來若要爭大位,如果能夠再向右靠攏一點,提出「合統」的主張,相信大陸應該雖不滿意,但也可以接受。

「合統」是一種「合作性統一」的簡稱,兩岸在政治上缺乏互信的基礎下,先從比較不敏感的事務進行合作開始,再逐一擴大合作範圍,一旦雙方經由合作、融合,最終實現「心靈契合」的目標,那麼兩岸再來談統一,就不會是一件難事。

只要賴清德勇於繼續自我跨越,那麼當今綠營政治領袖想要超越他的格局的人,恐怕已難找出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