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景氣直直落 政府應加速開放腳步(林祖嘉)

通膨、升息循環,全球經濟不樂觀,消費者信心指數恐更加悲觀。(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國發會公佈9月景氣指標,不但燈號由原本的綠燈轉爲黃藍燈,而且景氣分數只有17分,這是黃藍燈號的最低分,也就是說差一點就跌入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了。如果進一步看領先指標的7個細項指標中,只有半導體設備指數是正的,其他6個都下跌,包括股價指數、M1B增加率、訂單成長率、受僱人數、製造業營業情況與建築申請延面積等。

也就是說,這一波景氣的變化來得又快又急,而且幾乎影響到國內經濟的每個層面。由於明年國際景氣的情況也不看好,因此我們很擔心明年國內經濟的情況也不佳,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及早準備。而唯一可能的好消息是在經過3年的疫情後,今年底到明年初,國內疫情將會逐漸散去,因此報復性消費可能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現,所以建議政府應該儘速開放國內市場的相關規定,讓國內消費可以快速出現,以增進國內經濟動能。

今年初以來,在美國通膨與俄烏戰爭的影響下,全球都出現嚴重通膨,高漲的物價不但造成人們購買力下跌,引發國際需求的大幅下滑,再加上美國聯準會快速升息,短短1年內就把基準利率提升了3%,而且預期到年底可能還會再上升,迅速上升的利率進一步造成投資減少與不動產市場的萎縮。世界銀行預估美國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只剩下1%,極度不看好美國經濟;同樣地,歐盟一些主要國家包括英國和德國,9月通膨都已超過10%,問題比美國還嚴重。

在通膨不會很快結束的情況下,WTO預估明年全球的貿易成長率只有1%,遠低於今年的3.5%。臺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一向高度依賴國際貿易,今年上半年臺灣的出口還非常順利,一直維持雙位數的成長,進入第3季後,國際訂單和出口就開始呈現大幅下跌的趨勢,9月出口呈現負成長5.3%,9月訂單下跌3.1%,這代表第4季的出口都不會太好。而第3、4季原本是我國出口旺季,現在旺季不旺,對我國經濟將產生很大的衝擊。主計總處8月估計今年我國的經濟成長率爲3.76%,9月央行估計值爲3.51%,到了10月時,中經院估計值只有3.28%。如果把我國第4季出口不順的因素估算進去,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會面臨保3的壓力。

至於在國內經濟方面,同樣面臨很多問題。首先,因爲美國持續升息,導致全球美元大幅迴流美國,在外資不斷拋股的情況下,造成近日臺股持續下跌到1萬3千點以下,與今年最高點相比已下跌超過5千多點。股市大幅縮水,民間消費不易增加。其次,隨着聯準會不斷升息,我國央行也被迫升息,雖然幅度小於美國的3%,但在央行升息0.5%的情況下,也同樣對我國的投資和不動產市場造成衝擊。更何況美國到年底前可能仍會再次升息,到時央行可能也會同時升息,這對已經奄奄一息的總體經濟來說,等於再補上一槍。

國內面對的第三個問題是,由於過去兩年受到疫情與遠距經濟之惠,我國的電子產業可以說是一枝獨秀。但快樂的日子總是不長,現在許多人都已有了遠距相關設備,而在高度通膨的壓力下,人們開始減少對於電子產品的需求,結果造成現在電子相關產業市場的快速反轉。前兩天竟傳出臺積電高層鼓勵其員工多多休假,這在過去兩年是根本不能想像的事。

在國內外景氣都不好的情況下,唯一的機會就是在疫情結束後,國內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隨着染疫過的人數大幅增加,國內疫情也逐漸穩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預估12月有機會每日染疫人數降到萬人以下,到時國內的消費就可能逐漸增加;尤其是明年1月接近寒假與過年,屆時國內外的消費將會大幅增加。

建議政府應該加速開放市場的相關政策與配套,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限制應儘速取消,比方說,兩岸的班機應增加、小三通應開放、港澳人士應比照國際人士開放等。總之,政府的政策應多考慮經濟因素,而不應有太多政治考量,這樣才能真正收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