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國民黨的思維怪圈(王欽)

民進黨高市議員擬參選人蘇致榮選在國民黨前鳳山黨部,掛起公投看板,上頭還有來不及撤下的國民黨黨徽,形同讓藍營幫綠營背書的錯覺。(蘇致榮提供)

最近「民主獨裁」的話題火熱,主要是國民黨人在指責蔡政府的蠻橫鴨霸,但有氣無力的批評似乎也無法扭轉這一趨勢,四大公投失敗之後,民進黨政府又迅即推出兩大爭議政策,即新竹縣市合併和總預算逕付二讀,似乎不顧及外界的批評。

面對這一局面,深藍選民無不捶胸頓足,很多人也指責國民黨領導層無能,算計太多卻自己無法形成戰鬥力。這一分析不無道理,比如新竹縣市合併的問題,一開始鬥最兇的反而是民進黨內部,早在公投宣傳最爲密集的時間點,林智堅就在臉書上開炮,掀起茶壺裡的風暴,公投之後又有所謂英派公然唱反調,國民黨在這其中的角色反而神隱,甚至有些曖昧,可能他們覺得合併之後他們也有勝算吧。

不過這其實也算不上能力不足的問題,精於算計也不是錯誤,任何一個政黨都要在選舉背景下計算好利弊得失。但同樣是算計,國民黨和民進黨卻有本質差別,格局不夠和理念缺失纔是國民黨時下的核心弊端。

先說格局,經歷無數次分裂和潰敗之後,泛藍陣營的影響範圍在臺灣政治版圖上已經大爲壓縮,這次公投其實就是深藍和深綠的對決,國民黨聲量大但支持者少,開票之後即會一敗塗地,這不僅是此次公投的必然結果,之前的兩次大選也同樣如此,只要這一趨勢不被扭轉,訴諸藍綠對決只會讓民進黨永保政權,而國民黨不知爲何卻從未面對這一局面,只會在不斷壓縮的深藍票區進行政治操作。在外界看來,其結果除了繼續向下沉淪外看不出還有任何其他可能。

改變的方向其實顯而易見,國民黨必須走出讓支持者含淚含血投票的思維怪圈,爲自己找出真正的議題設置,能夠開拓新的支持羣體。這裡自然又涉及到第二個問題,即理念缺失。開拓新支持者,或者說贏回流失的支持者羣體,必須要有能夠打動人心的理念和主張,而不是拿香跟拜,更不等於別人支持什麼自己就主張,如果是做這種思考的話,那就只能走向跟民進黨一樣主張臺獨、踐行民主獨裁,然而這又只會讓自己變成尾巴黨,對選民來說,有正主可以支持爲何還要支持一個投機政黨呢?

其實這次公投就可以看出國民黨的問題所在,除了「重啓核四」是自己的一貫支持外,萊豬和公投綁大選都或多或少跟自己以前的主張相矛盾,而藻礁公投則是自己之前漠視的議題,四大公投案一出,給人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爲了反對而反對。換句話說,國民黨訴求的對象是「討厭民進黨」的那批人,但對這批人來說,討厭民進黨絕不等於支持國民黨,因爲國民黨更差。

國民黨已經逐步將自己變成了一部選舉機器,一切都在圍繞選票來運作,但卻忘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愈是在有限的空間中精算得失,愈是見樹不見林,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其實民進黨就是國民黨很好的借鏡,這個黨雖然派系林立、鬥爭激烈,但其理念多年來都未曾改變,只會因應現實做出妥協,但妥協絕不等於變來變去。事實上,民進黨那些爲反對而反對的議題設置,除了給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製造障礙之外,也沒有得逞,說明基於政黨對立所選擇的議題只有干擾對手的作用,卻沒有讓自己更加強大的功能。對國民黨來說,在優勢已不在我的情境之下,當務之急是壯大自己,而不僅僅是干擾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