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關門自嗨的金馬獎(徐宗懋)

金馬獎落幕,蔡英文總統表示「看見華語世界最自由奔放的電影作品」。(照片來源:金馬獎執委會/取自蔡英文臉書)

第58屆金馬獎剛落幕,導演李安也卸下執委會主席重任,且一如預期,最大「喜訊」是臺灣片和臺灣從業人員成最大贏家,席捲主要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非臺灣人」主要得獎者是一位住在澳洲無法出席的香港女導演。由於都是「自己人」,臺灣有約100萬人觀看這場臺灣影業「大獲全勝」的頒獎典禮,興奮異常。然而殘酷的事實是,臺灣電影從來沒有像現在那麼衰弱。

這裡對臺灣電影從業同仁的努力沒有任何否定和不敬,我自己熱愛電影,一直關注世界影壇的動向,好電影幾乎沒有一片錯過。臺灣電影的式微和從業人員毫無關係,而是其他的因素。首先我們先從數字來做比較,今年報名的劇情長片有66部,2018年是218部,2012年213部。拉到更早的1986年,也就是仍處於新電影時期,報名數也在200部左右。簡單說,金馬獎是全球華語片的獎項,最早參加報名的主要是臺灣和香港,2008年後,大陸和星馬的影片也踊躍參加。即使臺港的電影產量下降後,其他地方也補上來了,所以總量仍然相當,金馬獎作爲華語片大獎仍然具有代表性。

此外,從獲獎和出席貴賓看,1980年代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吳宇森、成龍、周潤發等人,不是獲得國際大獎,就是拍過賣座大片,擁有龐大的影迷。這是「國民黨附隨組織」中影公司長年耕耘臺灣電影文化的開花結果,到了1990年甚至培養了李安這位日後的國際大導演。至於2012年前後,還有魏德聖、姜文等人撐場,國際聲勢雖然下降,但企圖心仍然旺盛。一切直轉急下的關鍵是2018年,一位臺灣年輕紀錄片女導演的臺獨致詞,引發對方別無選擇地反擊,再激起蔡政府別無選擇地反嗆,如此就Game over了。

不難想像,2019年後,大陸沒有人來,香港也沒有大咖來,香港的大咖大多支持港府、反對學生縱火暴動的。金馬獎不幸註定成爲蔡政府的獨角戲,李安以國際大導演的分量,今年居然只能請到白靈這位怪咖與會。有人可能會說,這兩年難免受疫情影響。其實不盡然,韓國片依然風生水起,泰國片也表現不俗。

你可能會以爲,金馬獎快速衰弱,蔡政府一定聲望大跌?其實剛好相反,當臺灣社會被封閉在更小的視野和心靈時,蔡政府的說法成爲唯一的解方;對於被剝奪歷史記憶的年輕一代來說,更是唯一安全感的來源,他們輕易從絕大多數得獎者是臺灣人中獲得安慰滿足。看看蔡總統怎麼說?她表示:「我們再一次在金馬獎的殿堂上,看見華語世界裡面最自由奔放的電影作品...,臺灣的金馬獎不只是電影人的家,也是所有自由創作者的家。」

當然,她永遠不需要去解釋,爲何過去那「不自由奔放年代」的金馬獎,其藝術和商業成就是現在的百倍以上。李安電影的發跡期如果碰到的是蔡政府,他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機會。事實上,不僅是電影業,曾經蓬勃發展的臺灣諸多文化產業,今天均是如此。所以,今天我們也要頒給蔡英文一個「最佳空話拖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