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服貿也是避戰的一環──重談服貿協議之3(林祖嘉)

如果未來兩岸可以持續完成《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不但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改善會有助益,更重要的是也得以改善兩岸關係。(示意圖/達志影像)

服務業貿易協議協商的是雙方服務業市場的開放與准入條件,其內容當然會與協商當時雙方市場開放的程度而異。比方說,2013年時,大陸在金融、物流與醫療方面的市場準入有許多限制,因此我方要求大陸對於這幾個業別有較多的開放。但是現在陸方服務業市場開放程度已經大幅提升,當年《服貿協議》的內容依現在標準來看已經無法提供更多優惠,但是這並不表示過去的《服貿協議》不重要,因爲以當時陸方市場而言,許多開放仍然是值得的,比方說,港澳就要求《服貿協議》中超過CEPA的部分,CEPA要比照辦理。有人說:「《服貿協議》是一塊臭掉的雞排」,這是對《服貿協議》的污衊,因爲未來兩岸要進一步協議《服貿協議》時,可以以原有《服貿協議》爲基礎,在往上增加,雙方可以討論開放更多服務業的部分。

我們認爲未來兩岸應該要進一步協商《服貿協議》,有下列幾個重要理由:首先,現在大陸人均所得已經超過1.2萬美元,再加上14億人口,大陸早就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忽視大陸市場的潛力。即使現在美中關係不佳,歐美對於大陸的經貿政策也從原本的脫鉤(de-coupling) 改弦易徹成爲去風險化(de-risk),也就是說,他們仍然需要和大陸維持一定的關係,理由無他,就是因爲大陸的市場規模太大,沒有人可以忽視,既使是執全球經貿龍頭的美歐國家也需要大陸的內需市場。

而目前大陸國內消費只佔其GDP的3成多,遠低於先進國家接近6成的比例。而目前大陸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也只有5成多,遠低於歐美國家接近八成的比例,而內需增加帶動的一定是服務業,包括觀光、餐飲、物流、醫療與金融等等,而且需要許多人與人的接觸與語言的溝通。而兩岸語言上沒有任何障礙,再加上臺灣在服務業發展的經驗,臺商在大陸服務業會有許多的機會,包括醫療與金融等等。因此,在未來大陸內需市場看好的情況下,兩岸如果可以進一步的協商《服貿協議》,這對於臺商企業進入大陸會有很大的助益。

其次,現在兩岸都已經申請加入CPTPP,而CPTPP是一個高檔的FTA,其中關於服務業開放的內容相當的高,因此未來臺灣如果要加入CPTPP,也勢必無法避免與大陸協商服務業開放的議題。所以,如果雙方現在開始協商《服貿協議》,雙方針對服務業做進一步的開放,未來雙方在進入CPTPP就比較沒有阻力。反過來說,如果現在兩岸不討論開放服務業的問題,未來在CPTPP架構下,還是要面對開放大陸服務業的問題。

第三,更重要的是,現在兩岸關係不佳,所有的接觸幾乎都中斷,造成兩岸關係惡化,甚至出現兵兇戰危的情況。因此,如果兩岸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包括簽署一些經貿協議,這對於降低兩岸的敵對風險絕對會有很大的助益。因此,如果未來兩岸可以持續完成《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不但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改善會有助益,更重要的是也得以改善兩岸關係,維持兩岸長遠的和平,這絕對是值得兩岸努力的方向。

最後,我們還是要提一下的是,現在兩岸關係不佳,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釋多次說過要「和平保臺」,這與蔡英文總統過去說的「抗中保臺」有很大的不同。問題是,到目前爲止,民進黨政府仍然無法與對岸有任何的溝通與交流。而國民黨的兩岸立場一直以來就是「親美、友日、和陸」,而在馬政府時代兩岸得以充分的交流,甚至簽署23項協議,最重要的是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只要在這個原則下,兩岸就有交流的機會,不但可以簽署《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而且雙方可以維持良好的友善關係,包括大量的陸客和陸生來臺等等。

無論如何,「維持兩岸和平的現狀」應該是所有臺灣人民的共識,任何一個執政的政府都應該以民生福祉爲首要考量,而不應該以意識型態治國。「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現在政府要備戰,這當然很重要;但是如何積極的去避戰可能更重要!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