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俄軍第二擊 烏克蘭禍福難料(羅慶生)
烏克蘭情報局長表示,如果獲得更多西方裝甲車輛,烏克蘭有能力收復克里米亞半島。(圖/烏克蘭國防情報局)
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烏克蘭戰爭的第二階段已經開打。而這一次,俄羅斯軍隊可能不會再像之前那麼「客氣」,將放手猛攻。
這些跡象包括放下武器的時限過後,俄羅斯逆火式轟炸機即轟炸了亞速營盤據的馬立波亞速鋼鐵廠。這些高空轟炸機在3000公尺高空飛行,單兵使用的刺針飛彈打不到。烏軍防線,從哈爾科夫、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到尼古拉耶夫,都遭到俄羅斯的大規模轟炸。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雖仍信心滿滿,但在俄軍全力以赴下,頓巴斯地區的淪陷,將只是時間問題。
戰爭一般由一到數個戰役組成。攻擊方在戰役結束後會進行休整、重新集結,準備發動新的攻勢。烏克蘭戰爭的第一階段戰役從2月24日開打,到4月5日俄軍撤出對基輔的包圍爲止。俄軍比較明顯的戰果是佔領了烏克蘭南方的港口城市赫爾鬆,但在圍殲新納粹主義亞速營的馬立波之戰則遭到堅強抵抗。
在北約提供大量情報與武器的支持下,烏克蘭軍隊也有良好成績。相當數量的俄軍戰機與裝甲車被擊毀、數名俄軍指揮官陣亡,最振奮軍心的是具象徵意義的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被擊沉。消息傳出各方矚目,在媒體造勢下甚至讓外界產生烏克蘭勝利在望的錯覺。
但事實並非如此。俄軍在第一階段戰役中戰果不如預期,是因爲過於「客氣」,擔心造成平民傷亡而綁手綁腳。俄烏軍力不對等,烏克蘭即便有不錯戰績,除非北約實際派兵參戰,否則也終將飲恨。
戰爭造成平民死亡,美軍術語稱爲「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指非出于軍方本意而誤殺(傷)的無辜百姓。美軍戰術以轟炸爲先,造成的「附帶損害」一向很高。以2003年伊拉克戰爭爲例,美英聯軍在進攻階段共造成伊拉克7299名平民被殺,聯軍只有139名美軍和33名英軍陣亡。攻擊方每名士兵陣亡相對平民死亡比率高達42.43人。
而俄軍打烏克蘭,依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HCHR)4月8日公佈的數據,烏克蘭平民死亡人數爲1626人,而俄羅斯官方3月25日公佈俄軍陣亡人數爲1351人。即便兩者都被低估,每名俄軍陣亡相對平民死亡率仍只有1.20人,「附帶損害」比率遠低於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狂暴。
但俄軍第二階段攻勢還會再如此「客氣」嗎?這正是讓外界擔心的。「莫斯科號」被擊沉讓俄羅斯人憤怒。北約提供大量情報與武器讓俄軍損失慘重,讓俄羅斯感到對手是整個北約而不是烏克蘭。但這怒氣既不能發泄到北約身上,只能對烏克蘭發泄。
實力不對比,小國激怒大國,只會造成大國報復,並不能真正扭轉形勢。被激怒的俄羅斯出手將不再「客氣」。效法美軍大規模轟炸的結果,烏克蘭軍隊損失將擴大,平民的「附帶損害」,也將令人難過地增加。
這說明:福者禍所倚。表面有利的事反而可能有害。烏克蘭如此,臺灣也一樣。近日美國對臺灣的關注增加,來訪的國會議員與前政要絡繹不絕。但激怒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未來,真的有利嗎?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