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蔡英文形象的刻意之作(衣冠城)

總統蔡英文5月27日在臉書貼出一張,與衛福部長陳時中見面討論防疫和疫苗進度的側拍照,當時陳的儀態引發各界熱議。(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前國策顧問黃越綏在其臉書上批評,鴻海創辦人郭臺銘日前進總統府會見蔡英文總統,陪同的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穿着T恤和牛仔褲,儀容不夠莊重,對總統不敬,也不自重。相比之前總統府流出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部長與總統開會脫鞋子的照片,女作家不僅是雙標,這個馬屁可能還拍到馬腿上。陳時中部長脫鞋子的照片流出時,有人認爲是總統府故意給陳部長難堪,要他知所進退。其實那張照片既非無心之失,更非逐客令,而是總統團隊塑造蔡英文平易近人形象的刻意之作。說不定總統府還怕人不知道劉宥彤當天穿着T恤和牛仔褲呢。

英國文化史學家彼得‧伯克寫過一本書叫做《製作路易十四》,介紹太陽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如何利用各種媒介、藝術、場域來塑造與傳播他的公衆形象,以達到意識形態宣傳與民意形塑控制的目的。他大興土木建造宏偉的宮殿與精緻的花園,著名的凡爾賽宮就是他的傑作。他身着華服、頭戴假髮、腳蹬高跟鞋,他請人繪製衆多的肖像畫,塑造大大小小的雕像。他參與戲劇與舞蹈的演出,扮演神祇或英雄,他把自己形塑成高貴美好讓人頂禮膜拜的神靈。是的,有神奇力量的神靈。他讓當時的人們相信只要經過他的觸摸,身上的頑疾癬疥立刻得以治癒。他是近代利用視覺形象展示權力遊戲的第一人,他是好萊塢明星出現之前真正的第一個明星。自戀如美國前總統川普見到他可能都要自慚形穢,避退三分。

現代政治的傳播媒介更多元,媒體形象變得十分重要。像是患有小兒麻痹的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的照片多是坐姿,他是美國曆史公認的幾位偉大的美國總統之一,但是也儘量不讓行動不便的形象出現在公衆目光。他更善用當時流行的傳播媒介─廣播,發表「爐邊談話」,向民衆說明政策,贏得大衆的支持。後來的尼克森就沒有那麼好運,雖然口才出衆,但是在電視上,一臉皺紋,老氣橫秋,自然比不上年輕俊美的甘乃迪。

這種表演政治到了希特勒上升到一種劇場美學的境界。他的演說充滿魅力與激情,他找來著名的建築師施佩爾爲他設計裝飾巨大的旗幟與黨徽的演說臺,找來瑞芬斯塔爲他掌鏡留下紀錄片《意志的勝利》的美學經典,他還找來HUGO BOSS品牌創辦人Hugo Ferdinand Boss設計軍裝。

蔡英文當然不會也不必像路易十四那麼大費周章,或是納粹的暴力美學,而是反其道而行。她在民進黨的黨齡很短,她出身富貴之家,求學、執教、入閣一路平順。她的性格與氣質與民進黨的傳統政治人物完全不同,甚至格格不入。她身上沒有革命的浪漫激情,她沒有見人熟的親和力,學者和官僚的印記揮之不去。她接任黨主席後,有經歷過一段磨合期,最終她利用自身的特質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政治美學之路。那就是充分利用「反差」效果。

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少年大衛對抗巨人歌利亞更動人心絃、振奮人心的故事。一個撫貓逗狗的弱女子卻是帶領2300萬人對抗專制強權的領袖。這種反差效果給她帶來更大的吸引力,更符合西方媒體的趣味。她素樸低調的服飾裝扮,文青式柔軟清淡的語言,1.5個博士的智慧氣質,單身閒逸的生活情調,在在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對中共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聲援香港街頭運動;對內高談轉型正義,掃除黨國威權餘毒,滿足年輕人反威權的宣泄心理。從蔡英文的個人特質爲了符合政治需要,我們就容易理解她喜用文青語言的原因,更能理解一張看似無所拘束的照片,對於一個人際疏離的人的重要。

就像《亞洲週刊》的封面所顯示的黃袍,這一切溫柔的包裝,並不能掩蓋她對於權力真實的慾望與焦慮。製作蔡英文的工作一直會繼續下去,直到她的觸摸再也無法療愈疾病,就像當年孟德斯鳩指出路易十四不過是個騙人的巫師,根本沒有什麼神力。所有的權柄最終在歷史的舞臺上現出原形。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