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拜登晤李強 APEC拜習會前菜(蘇泳霖)

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11月14日在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期間,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越南時透露,他在印度G20峰會間隙與代替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的總理李強會談。拜登還提及了中國面臨的經濟危機、對臺動武可能性較小等話題,挑起各方對美中關係的敏感神經。

拜登在越南的這席話,北京聽起來顯然相當不悅。首先,拜登在正式場合大談大陸房地產、失業率等問題,會被解讀爲「唱衰中國」;其次,拜登預言大陸不會攻臺,而且與大陸內部經濟問題掛鉤,除了會被批評爲「干預內政」外,更會讓北京不爽。因而有人預計,繼缺席印度G20後,習近平會不會繼續不參加APEC峰會,進而令「拜習會」徹底告吹?

至少可以確定,拜登的這兩個判斷,應該是他與李強會談後,自主研判得出的結論,但語氣比較橫衝直撞。第一,美方應該確認大陸目前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甚至認爲習近平缺席此次G20會議,最主要原因可能並非是外交,而是要全力處理內部經濟復甦問題;第二,美方應該再次確認大陸對臺和平統一、和平發展路線不變,短期內不會有攻臺考量。

不難看出,拜登此次用「中國經濟危機」作爲「不會對臺動武」的理由,事實上是在給美方近幾年來不斷預熱「大陸攻臺時間表」的行爲,找了一個臺階下。下一步美方可能做的,就是不再高調、清晰地表達支持臺灣升高防衛能力的言行,轉而追求一個更加和平穩定、交流對話的兩岸關係,有利於美中關係和區域穩定。因此,儘管北京會對拜登此言「不滿」,但還是會低調處理。

果然,大陸外交部在迴應「拜李會」相關詢問時,首先證實拜登與李強有「簡短交流」而非「會談」,說明這不是正式雙邊會見,與不久前習近平在南非金磚會議上與印度總理莫迪的「交談」定性相似。其次,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拜登「希望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不會阻止中國經濟的發展」,而李強則強調「中美兩國應加強交流」,說明大陸仍對此次「拜李會」定調較爲積極。

新德里「拜李會」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爲王毅、謝鋒等北京對美事務核心幕僚並未隨李強赴G20,這決定了雙方只會禮貌交流,不會涉獵外交、軍事、臺灣等高階問題。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訪美只是原則性迴應美方邀約,至今並未成行,傳出9月底紐約聯合國大會也派出大陸國家副主席韓正代打。更何況,在美方尚未解除對大陸防長李尚福制裁的情形下,美中軍事溝通機制也遠未正常化。

過去對於美中關係,曾有一句話叫做「壞不到哪裡去,也好不到哪裡去」,而如今的狀態可以修改爲「不會變得更壞,但也不會變得更好」。8月以來習近平依然對美中民間交流頻頻發聲,說明他11月參加舊金山APEC的可能性還是不小,新德里「拜李會」應是一道前菜罷了。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