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九一八誰開了第一槍?(李旼)

九一八事變與熱河抗戰,日軍侵佔瀋陽,張學良奉蔣介石令不準抵抗,東北三省淪陷;熱河抗戰失敗,張學良引咎辭職,按蔣介石意,張交出東北軍指揮權,出國考察(1933.04.11-1934.01.08)圖爲張學良和夫人于鳳至及女兒在英國。(圖/中時檔案庫資料照)

圖爲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全國各地報紙導日軍佔領瀋陽、長春、營口、安東等地消息。(圖/中時檔案庫資料照)

九一八,兩岸都不談此事件在歷史上的定位,久了,誰也不知道對後來的影響。

最令人爭議的是,爲什麼日軍當晚砲擊北大營時,東北軍不予以抵抗?是誰下命令不抵抗的?是被戴了「不抵抗將軍」的張學良,還是他的頂頭上司蔣介石?

說起淵源,其實早在八國聯軍結束時日本即有少數部隊留守我東北,日俄戰爭後更假藉名目賴着不走,而且逐漸增加部隊人數,期間還製造不少事端,「皇姑屯事件」甚至還炸死「東北王」張作霖,引起其子張學良極端恨日。

然張學良去日本訪問,知日軍實力,東北50年都趕不上日本,因此對駐在東北的關東軍極力容忍,命令屬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即令關東軍在東北軍槍托上劃火柴亦不得吭聲。在日本管轄的南滿鐵路,日本人蠻橫欺壓中國老百姓到了極點,沒向日軍敬禮,要打;隨地大小便,要打;孩子啼哭,要打;看不順眼,要打;你不聽命,日軍把你塞進火車頭裡當柴燒。中國警察管不了,少帥府的一名便衣因爲攜槍被抓,嚴刑拷問加灌煤油,等張府派人去協調,那侍衛已經被整得不成人形。

位在瀋陽的北大營營區,早已是日軍覬覦的對象,經常假借友好參訪的名義入營內參觀,平時亦假藉各種「演習」名義鬆懈守軍戒心。直至九一八夜晚,日軍真的子彈上膛、刺刀上肩,衝進北大營,逢人便砍、見人就開槍,北大營瞬間慌了手腳,但爲何不開槍呢?因爲東北軍參謀長榮臻收到的指令是「放下武器,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着死,這是上級的命令」。誰的命令?事件開始時,張學良正陪着法國公使看梅蘭芳唱戲呢!

身爲第二號人物,當然得向總司令蔣介石報告,聽說蔣給他的指令時「盱衡形勢,相機行動」。其實老蔣跟少帥壓根兒都不想把事件擴大,張學良認爲是普通的演習;老蔣則一心剿共,不想橫生事端,所以事件愈形擴大。當晚東北軍全營8千多人,難道不敵關東軍300人?時任東北軍獨立第7旅620團團長王鐵漢首先抗命開了第一槍,底下官兵也隨即開火,擊斃關東軍20餘人;另外,營外警察局也奮力抵抗,壓制了日軍氣焰,但因錯失第一抵抗時機,北大營終歸還是淪陷,不到半年時間,長春、吉林、哈爾濱東北整個淪陷。

誰下令不準抵抗,張學良在《世紀行過》中親自說,是他下的令,明知打不過爲何還要犧牲?難道蔣介石沒有責任?他要張學良開槍,張哪敢抗令?

(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