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故宮鎮館重寶──張大千遺作未竟之殤之1(王亞法)

張大千晚年潑墨潑彩傑作「廬山圖」,2019年2月已由文化部覈定爲國寶,凝聚張大千畢生畫藝精粹,筆墨縱橫,氣勢撼人。(故宮南院提供,中央社)

《廬山圖》是張大千先生晚年的扛鼎之作,也是他平生最後的一幅鉅作,更是中國畫繪史上最大的整絹繪畫。該畫氣勢磅礡,蒼鬱渾厚,氤氳靈動,色彩斑斕,如今已成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鎮館重寶。

可是令人扼腕的是,斯畫未竟,高士仙去,印鈐尚缺,題跋未果,悠悠懸念,畫壇絕響,箇中細節,容我慢慢道來。

《廬山圖》原是日本著名僑商李海天先生所訂購。

李海天先生是日本華人商會會長,資深國民黨員,曾當過國民黨第13、14、15屆中央委員,在旅日華僑中頗有聲望,並擁有龐大的產業和資金,也精於收藏。

1980年,李海天在橫濱新蓋一幢「假日大飯店」,爲使飯店的客廳彰顯氣派,他特地去「摩耶精舍」拜會老友張大千先生,請他畫一幅氣勢恢宏的大圖。

國畫大師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獲指定爲市定古蹟,現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維護,以「張大千先生紀念館」開放民衆參觀。(中時檔案照)

被譽爲本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畫家張大千已辭世十年,他的紀念館摩耶精舍仍可一睹大師生前風采。(中時檔案照)

其時外界謠傳張大千因建造「摩耶精舍」花費不菲,開支浩繁,揹負重債,且年事已高,精力衰退,不少作品均由學生代筆。張大千爲弭平謠傳,顯示自己的「大千毫髮」精神(張大千的重要畫作上,常鈐有方介堪鐫刻的「大千毫髮」一印,意謂此舉對我張大千而言,僅費毫髮之力),應諾擔此重任,畫一幅平生最大的作品。

據臺灣歷史博物館老館長何浩天先生(歷史博物館出版的7本《張大千書畫集》都是由何館長寫前言出版的)說:「張大千接下畫此圖的任務後,在畫作題材上煞費苦心,有人曾提議畫「長江三峽」、「萬里長城」……均被他否決。張大千平生遊歷和畫過無數大山名峰,但唯獨沒有上過廬山,他決意不畫已經畫過的羣山,要畫一幅他平生不曾到過,但心中屢番神遊的廬山。」

張大千暢遊過天下無數大山名川,卻沒有上過廬山,說來似乎不可思議。其實他有過一次上廬山的機會,但被一個難於啓齒的原因錯過了,甚爲遺憾。

中表晏良爲二哥告訴我,他曾聽家母(其母張心素女士爲張善子長女,人稱三姑)說,老輩兄弟中張善子是家屬振興的棟樑,長兄代父,最有權威,他不苟言笑,言出必行,胞弟們對他都十分敬畏。

我亦聽大風堂早期門生章述亭女士說過,在網師園時,二老師和八老師分別在自己的畫案旁作畫,不知爲什麼事,二老師批評八老師,八老師不服頂嘴,二老師咆哮:「你翅膀毛幹啦!」說罷,操起手邊的筆洗擲將過去,八老師便噤聲不語了。

圈內人都知道,善子和大千性格迥異,一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一個不拘世俗,天性活潑。倆人雖情同父子,但大千對善子敬若嚴父。所以至今很少看到大千成名後,與善子在公開場合的資料,甚至大千在青城山的幾年,善子沒有去探望過。

上世紀80年代初,拙作《風流丹青》在《新民晚報》連載,一次見到晏偉聰(張心素女士夫君,晏濟元姪子, 也是張家最的大女婿,早年在張家生活,對張家歷史知之甚詳)三姑爹,他說:「亞法呀,你亂寫噢,八公在青城山的時候,二公沒上過山,但你聰明,寫的是小說,隨你胡編亂造,我就怪不得你囉!」

據良爲中表告知:「聽家慈說,在民國18或19年的時候,同光體詩人陳散元老人(陳寅恪先生尊人),住廬山松林別墅,邀請徐悲鴻、傅抱石等畫家去山上游覽寫生,也邀請了爸爸(指大千),爸爸聽說二哥善子也在山上,便特意迴避,婉言謝絕,事後爸爸說,這是他一輩子最後悔的事。」

閒話打住,文歸主題。卻說張大千選定畫作題材後,便翻閱有關廬山的資料和典故,香港《大成》雜誌的沈葦窗先生給他找來了歷代名家的遊記和照片,並在草圖上指名山峰和地形和名稱。

在擬定畫幅的尺寸之後,李海天又根據大千的要求,從日本「黃鶴堂「定製了一匹高1.8米,橫10米的巨幅畫絹,因尺幅超大,廠家還爲因此改裝了機器,耗費巨大。

特大的畫幅,「摩耶精舍」大畫室容納不下,張大千決定拆牆移柱,擴充空間,囑咐葆羅準備上等顏料和筆墨,並定製特大畫案。

經過半年多的精心準備,於1981年7月7日,邀請了張羣、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王新衡、張繼正(張羣哲嗣)杜芬夫婦、沈葦窗等好友,在「摩耶精舍」大畫室舉行《廬山圖》開筆典禮。

張大千選定7月7日舉行《廬山圖》開筆典禮,是大有愛國深意的。

衆所周知,1937年7月7日,是民國政府正式聲明抗戰的開始,而7月17日發表的《廬山宣言》(亦稱《廬山抗戰聲明》),是在廬山起草的,點明此意,我們就理會張大千爲何要畫《廬山圖》的心跡了。

說到《廬山宣言》,筆者又要牽扯另一位差點被刻意遺忘,然而又不能忘懷的人物──程滄波。

1978年著名的英國廣播公司Change 節目制人大衛康奈德,率領該公司工作人員四人專程來臺,採訪我國書法藝術,由書法協會會長程滄波揮毫示範。程滄波寫的「道」蒼勁有 力。(中時檔案照)

「七七盧溝橋事變」打響後,蔣介石緊急召集各界賢能,在廬山商討國是,經過幾天研討,會議於7月16日深夜2時結束,其內容必須在第2天早上見報,告訴全國民衆。當時陳布雷正染恙不適,任務就落到國民會議秘書,《中央日報》社長程滄波的身上。蔣介石告謂程滄波幾個要點之後,要求他立即起草,翌晨5點鐘必須見報,時間十分緊迫,只有3個小時。程滄波受命去房裡起草,胡適恐他有難,隨腳跟進問:「來得及嗎?」程滄波答:「你出去,3個小時後來看稿!」

程滄波閉門疾書,下筆有神,煌煌1300餘言,一氣呵成,只兩個半小時就脫稿,送呈蔣介石。蔣介石閱後大加讚賞,當即冠上《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的標題,改了幾字,抄錄後即送《中央日報》排版,雄文於1937年7月17日翌晨準時見報,這就是鼓勵全民抗戰的《廬山宣言》之由來,其中「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之名句,至今還回向天地。

這裡要補述的是,程滄波先生是常州名士錢名山的高足,錢名山有兩個女兒,一個叫素蕖,適謝稚柳的胞兄謝玉岑,另一個叫雲蕖,適程滄波。程滄波又是和謝稚柳在「寄園」同時受教的發小,日後謝稚柳進監察院當秘書,以及抗戰後在《新聞報》任職,均得到他的提攜。

1951年,程滄波去香港,期間和張大千時有書信往返,因篇幅之故,這裡不加贅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