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別把小說當正史──斯卡羅史觀爭議(一)

《斯卡羅》海報。(公視提供)

公共電視在8月14日放映了所謂「史詩旗艦」級別的戲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1867),隨即引發了不少的正反評論。

《斯卡羅》改編自陳耀昌醫生,於2016年獲得臺灣文學獎的小說《傀儡花》。國營的公共電視,在政府全面支援下,耗資兩億元新臺幣才製作完成《斯卡羅》影集,執政黨高官「號稱本劇重現當年場景和社會氛圍,並「力言」南岬之盟的和平盟約,是改變東亞政治版圖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官方高調談及《斯卡羅》史詩規格的級別,似乎要把一部戲劇視爲正史。且當有人提出歷史質疑時,親政府的文創工作者竟大言不慚:「創作不需要對歷史負責」的輕蔑歪理。出身臺中原住民泰雅族,且持懷疑立場的立法委員高金素梅,也批評民進黨政府「戲劇是創作,官方當正史」的政治美學,是矛盾百出不顧史實的宣傳話術。

《斯卡羅》一劇的歷史背景是1867年3月,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遇風浪漂流至臺灣南部屏東縣南端巴士海峽一帶的海域(一說爲七星巖)觸礁,船長夫婦等13人在南臺灣舊稱琅嶠的今恆春半島登陸,因語言不通,不幸悉數遭當地原住民殺害。而時任美國駐大清帝國廈門領事李仙得實地赴臺瞭解,並由清廷時任臺灣兵備道吳大廷,臺灣總兵劉明燈同行南下調查,並與原住民總頭目卓杞篤簽訂盟約,號爲「南岬之盟」。總兵劉明燈尚在今屏東縣車城鄉的福安宮,勒石留念,是爲「劉提督碑」,保存至今。

筆者自小受父親啓蒙,對包含臺灣史在內的中國史地情有獨鍾,在此不揣淺陋,分段娓娓敘述敝人對《斯卡羅》衍生的臺灣史相關議題之個人拙見。

一、陳耀昌醫生與《傀儡花》:

陳醫生原籍臺灣台南,出生於1949年,家族中父系的先祖陳澤(民間將陳澤與陳永華混爲同一人)是明朝末年隨鄭成功大軍遷臺的部將,家族中的母系尚有西拉雅族(平埔族之一)和荷蘭血統。陳醫生是一位極其聰明,帶有反骨性格,且具人文鄉土關懷之人。他反對當年國民黨當局的威權統治而投入反對陣營,曾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的國民大會代表,在陳水扁總統及家族成員發生貪瀆案時,陳醫生也曾加入紅衫軍的陣容「倒扁」,並退出了民進黨。

陳醫生對臺灣史的詮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自陳《傀儡花》是一本融入他個人想像力和創意,在「正史缺漏,口述分歧」的缺口中,以臺灣史觀中最欠缺的「原住民視角」來撰寫完成的。事實上,臺灣的原住民部落因爲早年沒有文字的使用,無法將事件用自己的方式原始呈現記錄,傳世於後。加以百年來在大清帝國、日本殖民政府、和國民政府當局的刻意忽視下,導致在歷史長河中,除了僅存極少數的中文和外文(尤其爲古荷蘭文和西班牙文)歷史文獻外,原住民根本沒有以文字表述的能見度可言,這當然是臺灣原住民和臺灣史料無可彌補的缺憾。而陳醫生以傳記文學模式,添加虛構的筆觸來完成《傀儡花》,固然精神可嘉,但也難脫一家之言。不過只要不將《傀儡花》當作正史看待,純以小說的角度來欣賞,倒也無傷大雅。

2006年百萬人反貪腐靜坐活動,決策小組成員之一的陳耀昌(左)與活動總指揮施明德(右)。(柯承惠攝)

二、臺灣史之我見:

臺灣島作爲神州大陸面向太平洋,和前往印度洋的樞紐之地,在西方大航海世紀中,早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列強的遠洋船隊擦出火花,還間接地把中原子民給牽扯其中(以荷蘭人據臺、西班人佔領臺灣北部、福建閩南人顏思齊鄭芝龍建立位於臺灣北港的海洋商隊根據地、南明鄭成功光復臺灣等爲開端)。

先不論原住民先前在臺灣島數千年的史蹟(很遺憾沒有文字的記述),臺灣島在近400年的歷史定位,應該是源自大陸的閩粵移民,在不同時段跨越舊稱臺灣海峽的黑水溝抵臺,引入了「混血漢人」的文化思想、社會制度、漢族意識、和農耕技術,與世居臺灣的原住民產生碰撞結合。加上荷蘭,西班牙的短暫據臺,和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臺民自發性的乙未年浴血抗戰(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之年,成立短暫的臺灣民主國),及1949年國共內戰另一波內地同胞的大遷徙,從而共同寫下了波瀾壯闊的「臺灣史」。

只可惜在中原政權傳統「陸權主義」當道,長期地漠視這東南一隅的蕞爾小島,而大多派遣來臺的中央官員顢頇,造成官府效力不張,民怨頻出,層出不窮的漢原衝突(原代表原住民,古籍均寫作漢番衝突)、閩客糾紛、漳泉械鬥已經造成了不少社羣撕裂。

加上百姓對清廷腐敗官僚的不齒和不依,在漢族「反清復明」理念的推波下,尚爆發了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等大型民變,更加劇臺民與漢土間的疏離和誤解。加之日本據臺半世紀的奴化分離意識教育,刻意強調臺灣人不屬華夏子民,和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光復臺灣初期的不當舉措,使「本省人」和「外省人」間的隔閡一度深化。

不過,即便是超過一世紀的兩岸分治分割,純從文化來論,臺灣的主體仍是已滲入多重元素的中原文化之延伸,並東向海洋發展的出口。現今島上2300萬居民,除卻2%左右尚可在法律上界定爲原住民同胞,以及約50萬近來經由嫁娶赴臺的新住民(含自大陸入籍的大陸配偶)及後代以外,其餘大多數均是中土「混血漢族」的後裔,或者是已經長年「漢化」與「混血漢族」無異的平地原住民(如部分平埔族)後人。所以經過百年融合的臺灣居民,與華夏故土佔91%爲主的「混血漢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臺灣本土某些人士還要想方設法自外於「大中華文化圈」,筆者實在難以苟同。

(作者劉良升現居現居美國德州休斯頓市)

【未完待續,〈斯卡羅史觀爭議〉三之一,今起連載刊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史話專欄歡迎書摘合作與歷史相關文章、照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