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多空分呈 亞股上週印度、大陸、印尼、馬來西亞吸金

隨着美國債殖利率的升高,市場對通膨預期也再度加大,這不但刺激了市場資金迴流美股,也讓亞股受到不同程度的對待。上週,大陸印度股票依舊是外資佈局的重心,但臺灣韓國股市持續面臨外資賣壓;印尼馬來西亞二地雖有小幅資金淨流入,但整體東協股市的表現卻是跌多漲少。

根據統計,外資在上週分別買超大陸與印度股市13.39億美元與14.95億美元,使得兩地股市今年來累計的外資買超金額,也分別達到去年全年水準的50%與30%的水準,可見大陸與印度具備中長期的投資潛力,並沒有因近期美國長債利率上升就受到明顯衝擊

然而,東北亞的韓國與臺灣股市卻非如此,臺股在上週遭外資賣超16.36億美元,金額高居亞股之冠,外資同時也賣超韓股7.55億美元,兩地股市成了外資在亞洲最大的提款機。而過去幾周表現相對優異的東協股市,在上週也開始面臨調節壓力,印尼與馬來西亞雖然有小幅度的外資淨流入,但當地股市並未因此受到明顯拉擡,菲律賓股市在上週更是大跌了4.34%。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林雅慧表示,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所引發的資產輪動效應,上週在金融市場持續發酵,所以儘管今年以來股票的表現還是明顯領先債券,但領跑類股面貌已相當不同。無論在亞洲還是北美,甚至是歐洲等市場,金融、保險、非必需性消費能源類股的表現,皆領先去年領漲的科技醫療類股,可見市場已預期全球經濟將面臨全面性的復甦,並將股價反應在過去表現受到壓抑的類股上。

林雅慧表示,亞洲股市也出現類似的反應,例如今年來外資對韓國與臺灣的賣超金額就遠勝過其他亞洲市場,但新臺幣與韓圜的走勢並未出現明顯的下跌,可見外資也是在亞洲股市內類股輪動,並沒有因此出現資金撤離。

林雅慧指出,市場其實相當看好亞洲股市的中長線發展,除了數位化轉型推動亞洲成長型類股之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也會刺激亞洲消費者進行消費升級,這將衍生出許多亞洲價值股的投資機會,例如消費者在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同時,也會增加對保險與金融資產管理的需求,這對亞洲銀行與保險的相關類股來說,都有長期結構性的優勢。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分析,現在各國已陸續展開疫苗接種計劃,亞洲各國防疫相對領先,所以在經濟復甦的路上反而具備較佳的起步點,這樣的起步點將有助於亞洲科技相關企業區域內的發展,例如東北亞的半導體手機、汽車零組件、大陸的電商、5G相關、醫療研發與軟體應用、甚至東南亞電子商務等,都會因亞洲區域內貿易與經濟關係的深化而獲得更堅實的發展。

張致寧表示,亞洲企業在2021年的獲利增長預估可達25.5%,不僅資訊科技等成長題材續旺,包括金融、消費、能源與原物料類股更見強勁反彈,這將有助於亞洲股市出現更均衡的反彈,所以對投資人來說,拉長亞洲股市的投資期間,或採取區域型的投資策略長期配置,較有機會同步掌握亞洲成長股與價值股輪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