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至上…考試不及格「疾病代碼Z55.2」 醫師:是真的!

▲「考試不及格」也變成病?診斷單告訴你「沒錯」!(圖/翻攝黃隆正醫師白色外套臉書

記者盧映慈綜合報導

現代人什麼都可以是病,以往被認爲是「卡到陰」的精神科也漸漸被大衆接受、認同那是生病而不是「造孽」。不過「考試不及格」也能算一種病嗎?奇美醫院精神科醫師黃隆正分享一張照片,除了右膝受傷之外,考試不及格也列入診斷單,他說「這也是臨牀上值得注意的狀況啊!」

疾病代碼是方便醫師快速判斷、分類病人情況,可以在轉院轉科或是跟藥劑師護理師的溝通上比較方便,看病的時候,常見到醫師用滑鼠快速選擇,就列印出一張「病情診斷單」;一般病情的代碼有A04.1大腸桿菌感染、A17.0結核性腦膜炎等,但隨着社會人際影響越來越大,新版的代碼也將這些列入。

最新的「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中,有一個大分類是「與教育識字有關問題」,還有「與就業和失業有關的問題 」、「家庭與童年」;其中包含「失學」、「考試不及格」,或是「跟老闆同事相處不良」、「父母過度保護」等,網友們也笑說「看到這個我的心都受傷惹!」

▲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的疾病代碼,有父母與家庭的影響。(圖/翻攝The ICD10 Online)

不過一開始,很多網友以爲是「假的」,紛紛留言說「這也太好笑了吧」、「看來我以前應該病得不輕」,但有網友表示「看新聞就知道,有些人真的會因爲父母的壓力課業壓力得憂鬱症,甚至跑去自殺,這不好笑,我只覺得臺灣小朋友蠻可悲的。」

ICD-10在2010年啓用,比ICD-9多出1.7萬個代碼,也顯示現代人身心狀況越來越複雜,多到可以被細分歸類,臺灣健保以前使用ICD-9,最近才更新到ICD-10,有些代碼連醫師都還沒有注意到;但這類的診斷碼,只是爲了標示可能會影響臨牀狀況的社會心理環境因素,方便醫師做進一步判斷,不是正式的疾病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