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回收市場資金? 資金涌入ETF 注意兩盲點

楊金龍亦表示,近期全球股市都呈現「牛市」,是因爲市場很容易「借題發揮」,一出現題材就極度樂觀,例如近期的ETF投資熱亦是如此,他纔會示警小心羊羣效應,呼籲投資人仍是要注意投資策略。

央行無預警升息半碼,市場解讀3月超額募集共2,283億元的兩檔臺股高息ETF,亦佔有一定因素,即央行看見資金過多,出現盲從的非理性投資,決定升息,讓貨幣政策趨緊,收回市場資金。

但楊金龍表示,股市上漲的財富效果很重要,但央行不會去在意這部分,會提醒投資人注意。

市場認爲國內銀行「爛頭寸」問題嚴重、臺灣資金過剩等,楊金龍再度澄清,央行持續妥善管理銀行體系流動性,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如發行央行存單、準備金制度與銀行業轉存款等各項工具,管理銀行體系流動性,至2月底,央行各項操作工具沖銷餘額總計12.6兆元。銀行爲兼顧法規,如存款準備金與流動性覆蓋比率規範、收益率及流動性,其存款資金全數用於法定用途、放款、金融資產投資及超額準備,國內銀行體系「無爛頭寸情形」。

去年至今因爲市場預估美國今年將降息,資金大量涌入美債ETF,希望可以鎖定高利率債券,降息時可以有資本利得,但楊金龍提醒投資大衆,海外投資強調的都是利率比較高、有資本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