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我國一般人羣膳食二噁英類平均攝入量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指導值

黃潤秋說,POPs作爲重要新污染物,因其具有環境持久性、生物蓄積性、遠距離環境遷移的潛力,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存在較大風險。作爲公約文書制定和首批簽約國之一,中國始終順應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把POPs控制作爲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羣衆健康、實現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錨定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POPs危害的目標,堅決向POPs污染宣戰,有力推進POPs控制行動,有效減少POPs環境排放,爲全球環境治理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

黃潤秋說,經過不懈努力,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POPs控制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實現了“一個全面淘汰”,成功淘汰29種類POPs,即全面淘汰公約對中國已生效的POPs生產和使用,每年避免了數十萬噸POPs的產生和環境排放。二是實現“兩個100%提前完成”,即提前完成在用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100%下線與廢棄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100%環境無害化處置兩個公約目標。三是實現“四個下降”,在二噁英類排放相關行業產量或處置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重點行業煙氣二噁英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向大氣排放的二噁英總量在2012年達峰後逐步下降,大氣環境中二噁英濃度相應呈下降趨勢,一般人羣膳食二噁英類平均攝入量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指導值且呈下降趨勢。

遼寧省副省長李強、山東省副省長周立偉、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潘文博出席會議並作交流發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巴塞爾、鹿特丹、斯德哥爾摩公約執行秘書羅爾夫·帕耶,全球環境基金首席執行官卡洛斯·羅德里格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副總幹事鄒刺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副總幹事瑪麗亞·海倫娜·賽梅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華瑪雅等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出席會議並作交流發言。

紅星新聞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瞭解到,POPs是指具有環境持久性、生物蓄積性、遠距離環境遷移的潛力,並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有機污染物。《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2004年5月17日生效。2004年11月11日公約對中國生效。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責編 鄧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