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驗室》「街頭冰箱」全球遍地開花 管理面臨挑戰

德國學生Stefan Simon(右)與臺大校園附近的「半路咖啡」合作,在門口設置共享冰箱,圖左爲協助推動同時也是捐食者的白雅晴。(潘杏惠攝)

爲解決食物浪費問題,街頭冰箱遍地開花,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印度、香港等地也陸續響應。 (摘自nudge網站)

爲了解決食物浪費問題,全球「街頭冰箱」早已遍地開花,繼德國3年前率先推行後,西班牙、比利時、印度、香港等地也陸續響應,西班牙畢爾包附近的小城加爾達考(Galdakao)去年5月由志工推出「團結冰箱」先驅計劃,獲市長支持,批准5,000歐元(約新臺幣18萬元)經費作爲購買冰箱、電費及後續維修費用。

團結冰箱發起人賽茲爲取得市府的許可,大約籌備了一個月,這項法令文件可以確保萬一有人因這臺冰箱引發食安問題,相關負責人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第二臺團結冰箱緊接着在西班牙另一個城市莫西亞(Murcia)推動。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非營利組織Corvia,2014年在街頭設置公共冰箱,全天候歡迎民衆置放或取用食物。

街頭冰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德國目前已有街頭冰箱因管理不當遭政府部門關閉的命運,主因在於政府主張,街頭冰箱因爲是公共使用,視同爲食物業,它們必須符合歐盟標準,要有更嚴謹規範,才能保護消費者,例如要有人確實負起管理責任,並記載哪些食物何時放置冰箱,何時被取出。

倡議減少食物浪費、推動街頭冰箱的食物共享(Foodsharing)組織則擔心所有的街頭冰箱將因此被撤除,已集結上萬封聯署請願書,向政府表達反對立場,他們主張,所有成員都是志願者,並不適用於處理食品企業的歐盟法規。

德國政府部門強調,街頭冰箱不是不能存在,但如果真的發生食安問題,最起碼要能找到一個負起責任的人,但迄今爲止,這場爭論仍在持續中。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沈寶莉強調,政府在處理食物浪費的議題上一直都落後民間的腳步,缺乏國家級的研究、討論,相關部會權責也都在踢皮球,希望能有跨部會統籌,儘速從源頭減量改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