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美學評論石俊芳論鄉村飲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

石俊芳,在餐飲行業十幾年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探索,及蒐集衆多有關餐飲文化中的美學知識,又有美學評論家馮德祥指導並收爲弟子,成爲該行業的美學愛好者。

圖片作者馮德祥

中國的文明產生於農耕社會河生文化的基礎之上。因爲古時只有黃河稱爲“河”,其他河流稱爲“水”,華夏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

我們的祖先依黃河流域而居,農耕社會以部落、氏族、家族形式維繫,以姓氏、血緣關係爲紐帶。播種依“季節”,耕作靠黃河水系,收穫仰賴於天。先民們在農業文明的長期實踐中很早就感悟到宇宙是以整體形式存在。對“天”的理解,即“德”;對“水”的認知,即“性”;對“季節”的確定有着更接近自然的“覺、悟”,由此逐步形成“天—地—人”爲一元整體宇宙觀的思想。

圖片來源躍芳齋

飲食文化的美學觀也隨之轉入大衆口味了

即然傳統中國文明產生於農耕社,河生文化基礎上時,是否會讓人們不自覺的想起那片青山綠水間的農村味道。那些別具一格的農村美食,總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回味那些獨特的鄉土美味,領略農村美食的魅力吧!快來感受它們那獨特的魅力,喚起心中對故土的渴望吧!

純天然的原汁原味

農村美食以其清淡、口味純正而聞名。它們是由農家用心耕耘出來的糧食和蔬菜製作而成,沒有添加任何化學調味品。每一口都能品嚐到大地的饋贈,感受到純淨的自然氣息。舌尖上的農村美食,如同一次對自然的崇敬,給人們帶來了難以忘懷的味覺享受。

圖片來源躍芳齋

野味與鄉村飲食的審美大餐

除了家常菜餚,鄉村美食中也有許多令人驚豔的特色佳餚。其中,野味是鄉村美食中的魅力所在。像黑山羊、河鮮、山珍等傳統的野味菜餚,既口感鮮美,又充滿了原始的野性味道,成爲了吃貨們追逐的香餑餑。此外,在鄉村大餐中,飯菜搭配豐富多樣,有着醬香濃郁的烤全羊、香辣可口的蒸石斑等。無論是酒席上的美食盛宴,還是農家樂中的野趣燒烤,都能讓人流連忘返。

圖片來源躍芳齋

傳統的製作工藝

審美特點在於保留鄉村的傳統。

鄉村美食的獨特之處還體現在其傳統的製作工藝上。從貼餅子,菜糰子,餃子的包法、餛飩的調料到燒餅的烙制方式,每一道菜餚都經過了代代相傳的獨特手藝。這些傳統工藝的審美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表達了對美食文化的傳承和敬仰。無論是麪點百家爭鳴的北方,還是米粉小吃琳琅滿目的南方,都展示了中國鄉村美食的多樣性和獨特魅力。

圖片來源躍芳齋

鄉村飲食文化所帶來的審美還有各種少數民族的歡樂氣氛,彝家撒尼鄉村,農家樂飲食源於撒尼民俗風情,取材於原汁生態食材。鄉村中的農家樂“土風苑”的風味飯、柴火雞、草墩宴、火把節、竹竿歌舞等早已在八方來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圖片提供石俊芳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與鄉村傳統飲食文化中最後表現出來精彩與觀景美學。

品味農事景觀

在品嚐農村美食的同時,我們也能領略到農田的壯麗景色。鬱鬱蔥蔥的稻田、金黃成熟的麥浪,讓人心曠神怡。在農家樂中,青山綠水環繞,花果飄香,可以將農業觀光與美食體驗完美結合。在這樣的環境中,品味農村美食,不僅能填飽肚子,更能增添一份田園情懷。

圖片提供石俊芳

本文作者提示:歡樂吧,鄉村的美景,美食與大自然融合一處,享受傳統的審美和鄉村美食。

圖片作者馮德祥

文章作者個人藝術介紹

馮德祥,年輕時就酷愛文學創作,並發表過很多文學作品,而且涉獵頗廣,對中國畫、西畫、文學創作、美學方面的理論研究均有一定造詣,尤其書法及繪畫功底紮實,能夠表現多種語境與題材。

後因工作關係放筆三十年,近年來退休又重新拾筆。

現爲文化旅遊部中國文化研究會會員,北京中國書畫協會會員。

2019年至2020年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在2021年4月經參展活動被藝術家官網推薦具有“當代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

文化薈萃,科技融合,給藝術更多未來,就在逸苑雅趣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歡迎在文章末尾點個“在看”,同時別忘了轉發到朋友圈與好朋友分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