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人妻人母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1980年,應邀回國的鋼琴家陳必先,抱着女兒受訪。右爲陳必先的父親陳履鰲。(本報資料照片)
對許多女性鋼琴家而言,身兼人妻、人母的多重角色,是比事業更復雜的挑戰,陳必先提到前夫及女兒,收起在舞臺上的犀利,回覆尋常女性的溫婉。
陳必先的前夫是她就讀音樂院時的同學,也是一位作曲家,她在15歲時認識他,兩人相戀,成家立業,之後又離異,對陳必先而言,是一段特別的經歷。
陳必先表示,前夫可說是她音樂路上的嚴師,「他從來不像別人會誇獎我彈得好,而是永遠會告訴我哪裡還可以更好、哪裡要改進,算是鞭策我前進的一個角色。」
15歲那年,陳必先第一次登臺彈蕭邦鋼琴協奏曲,當時擔任指揮的人,就是後來的前夫。陳必先表示,「那時和他排練時,他告訴我蕭邦應該怎麼彈,我從來不知道蕭邦要這樣彈,那時覺得他教我最多。」
陳必先的前夫專長於現代樂領域,忙於工作時,兩人見面時間少,陳必先則是扮演好最佳賢內助角色,「他非常用功,從來不玩樂,白天排練,晚上看樂譜,不浪費時間。回想起來,我們幾乎沒有出遊的時間,最多的就是我開車接送他,或是工作結束後,短暫的夜間散步。」
有次陳必先的前夫擔任BBC交響樂團客席指揮,到英國後發現忘了帶譜,陳必先表示,「那樂譜對他而言很重要,他做了很多筆記,不能不用那本。」但英國和德國兩地相距甚遠,要如何直達?
陳必先靈機一動,直接跟英國航空公司櫃檯的人說,那是BBC交響樂團重要的樂譜,必須送到,結果英航的人一聽是BBC,馬上知道事情的重要性,真的幫忙遞送成功了。
陳必先說,有個忙於工作的指揮家老公,其實很辛苦,「我始終認爲我是好太太,但他或許不認爲吧,我們後來分開了。」
然而,陳必先的女兒就像是天使一樣,「她還是嬰兒時,完全不會吵鬧,也很聰明,只要我跟她溝通好,哪時候得練琴,她就完全不會打擾我。」
忙起來時,陳必先也曾經想請人幫忙帶女兒,不過,女兒只要一離開她就嚎啕大哭,「那一哭,真讓人捨不得,我還是自己帶她,我和女兒有很好的『合作』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