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如食安 不容一絲馬虎

在會計產業20年,陳俊光以多年經驗分析,臺灣審計業務已飽和,要雙位數成長不可能,因此致力把關品質,要求業務維穩,年成長盼達到5~10%中間值。

審計品質有很多是很花錢的事,但不得不做。爲落實財報管理一致性基礎,KPMG領先同業,導入標準化、自動化、集中化科技系統,運用CLARA平臺打造全球一致的審計規格。

爲追求審計品質,陳俊光說,人員訓練必須投入很多時間、要很紮實,包括最源頭客戶承接,客戶源頭KYC查覈(例如客戶公司狀況、經營團隊操守、財務資料可信度),及客戶辨識篩選。近年搭配洗錢防制法後,串接外部徵信機構,要投入成本更多,但這些時間、人力、及設備成本投資,未必完全能反映在價格上。

至於審計標準不一致,陳俊光指出,全球的KPMG正推動一項KWC新平臺,要解決標準的問題。同時,國際監理官要求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也要做好內控管理,因此推出國際品質管理準則(ISQM),KPMG過去二年每月例行會議投入4、50人蔘加,投入1.7萬個小時,建置424個控制點,很多系統必須因應內控修改,風險管理部門人員配置比例也有要求,預計今年9月就能簽署合規聲明,將可爲審計品質的提升墊下堅實的基礎。

爲何審計品質會出狀況?陳俊光說,就像食安問題一樣,消費者想要吃好的東西,又想要便宜價格,元素材料製作過程若東減西減,最後一定出問題。審計亦同,一定規模案件要有足夠投入,工法不能省,大型IT複雜的公司,還要找IT專家或法律專家投入,概念和食安一樣,要維持一定的品質,且要站在國際一致的標準上去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