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醫改向更全更實更細邁進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對今年深化醫改工作作出部署。在醫改頂層設計已經完成並持續完善的情況下,改革要持續往深裡走、往實裡去、見成效。由此,《工作任務》細化部署的22項具體任務,在聚焦“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的同時,就“怎麼推進”提出了“完善”“有效”“合理”等具體要求。這也意味着,深化醫改向“更全、更實、更細”加速前進。

新一輪醫改始終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醫療、醫保、醫藥領域的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防止出現各行其是、動作脫節的現象。總體而言,深化醫改的成效是統計得出來、看得到的,更能從老百姓的街談巷議中感受到滿意度的提升。同時,鞏固拓展深化醫改成效的思想根基、政策環境、保障機制是否完全到位,則直接影響今後改革的長久生命力。

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堅定改革的信心和勇氣,鞏固強化已經實踐證明有效的舉措,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力度;推廣福建三明醫改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三明“敢爲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推進,不能百城一面,不能生搬硬套,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創新。

顯然,深化醫改成效顯著,各地在落實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激發主觀能動性、調動內在積極性。這種情況可以從《工作任務》中看出端倪。比如,關於集採工作,《工作任務》明確“進一步加強集採執行工作,落實集採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醫療機構如實填報採購量併合理優先使用中選產品”;關於薪酬改革,《工作任務》明確“注重醫務人員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進一步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關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任務》明確“合理確定支付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這些表述延續了既往的改革思路和方向,突出“完善”“有效”“合理”的關鍵詞,與之緊密貼合的就是“更全、更實、更細”的改革導向,以期更加有效解決改革進程遇到的大小問題,避免壓力沉積導致改革航線偏離。

強調“更全”,需要的是在部門協同、政策配套上再加把勁。廣大醫務人員是醫改的主力軍,他們在積極推進醫改動作落實的過程中,也關注醫療機構和自身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寄予厚望。完善這些改革,當前已有建立醫療服務價格新機制、完善結餘留用和合理超支分擔機制、注重醫務人員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的可行辦法,但避免機械執行、浮於表面,需要醫保、財政、人事等相關方在政策上配套、在動作上到位。

強調“更實”,聚焦的是理念提出到落地的全過程。改革是對既有利益格局的調整,目標是讓人民羣衆、醫務人員均從中得實惠、獲激勵,醫療、醫保、醫藥均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廣度、深度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直接對醫療機構的運營、內部管理帶來深刻的影響。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產生降本增效“改革紅利”的同時,一些地方的結餘留用的政策未能有效落地、未能形成對醫務人員有效激勵的傳導機制,改革存在“最後一公里”的堵點。打通堵點是實事求是推進改革的具體表現。

強調“更細”,解決的是一線醫改推進者的困惑。從“以治病爲中心”轉向“以健康爲中心”,改革涉及全人羣、全生命週期,分化出諸多具體的工作。確保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籤而有約”,財政、醫保、個人的多方籌資機制如何建立健全?推廣家庭病牀服務,人力如何分配、成本如何共擔、責任如何釐定?實現上下級醫療機構的用藥銜接,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如何保障?對這些具體工作的推進,不僅需要一線醫改推進者通過探索和實踐去摸索答案,也需要不同層面主管部門及時梳理總結成功經驗並拿出對策,予以強化保障。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也是一項持續優化完善的工程,發現問題並給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貫穿始終。破難題、增動力、激活力,深化醫改的路就會越走越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