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盾艦難產 監院糾正國防部、海軍

因國防部決策搖擺不定,致使我籌獲神盾艦的時程落後東亞至少20年。圖爲濟陽級艦進行火砲射擊。(本報資料照片)

海軍從2008年將現代海軍的象徵神盾戰系納入5年兵力整建計劃,分別於2012、2014年覈定「迅聯專案」及「震海計劃」,過程中卻因國防部決策搖擺不定,致使我籌獲神盾艦的時程落後東亞至少20年,2021年才轉往研製2艘輕型巡防艦。監察院認定國防部及海軍司令部有重大違失,21日予以糾正。截稿前,海軍司令部未做迴應。

迅聯案包含戰系、雷達及垂直髮射架等5項內容;而震海案除納入迅聯案研發成果之外,另含艦體、動力及反潛等系統。監委賴鼎銘、林文程、蕭自佑調查發現,決策歷經4度轉折,震海案2018年奉國防部覈定整體獲得規畫書,海軍隨即認定本案尚未成熟,不與中科院簽訂委制協議書。

2020年4月海軍以換裝主動相列雷達茲事體大,決定震海案依原計劃期程推動,同年10月迅聯通過作戰測評,海軍又以迅聯戰系功性能不完整爲由,將迅聯以現況結案,2021年以共艦常態擾臺爲由,決定改而建造2艘輕巡防艦。

監委指出,海軍管理層表示戰系或被動相位雷達不符需求,但調查發現至少有6份文件敘明「迅聯案」內被動相位雷達符合震海案需求。國防部及海軍對於震海案不採迅聯案成果原因,至少曾提出4種不同版本說法,顯然決策搖擺不定、對中科院研製信心有重大分歧。

監委強調,決策搖擺10年,使我國籌獲神盾艦之時程遙遙無期,落後東亞各國至少20年以上,國防部及海軍難辭其咎,監察院必須提出糾正,並期盼國防部及海軍謹記錨煉精神,深刻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