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困境 誘因不足 包租代管難達標

8月底社宅政策落實

蔡政府要在2024年完成20萬戶社會住宅,其中12萬戶直接興建,8萬戶透過社宅包租代管來完成。依官方統計,目前社宅規劃中與已完成有13萬戶,但13萬戶中有8.3萬戶市仍在規劃中,未來二年半內是否能落實這麼多直接興建的數量?

但比起中央與地方合作盤點用地、招商、興建社宅,還要更難的是,八年內要吸引房東釋出8萬戶住宅用作社宅包租代管,現在僅有2萬多戶參與,這不只是政府的意志力而已,還牽涉到民衆的意願。

據瞭解,內政部要把每年12萬戶租金補貼與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整合,導引租金補貼戶成爲社宅包租代管戶,這樣就可以直接衝社宅包租代管的數量,這是2021年7月推動第三期社宅包租代管的最大目標。

不過,地方政府在執行時,則確認爲有難度,不僅是制度接軌的方式沒有清楚說明,更牽涉到報稅、查稅、個人財產等問題。

雖然鼓勵民衆自己計算哪個補助比較高,就去申請哪項補助,然而在一樣資格下,社宅包租代管最高補助是7,200元,但是租金補貼卻能領到11,000元,這讓民衆不願意從租金補貼轉包租代管。

同時,租金補貼是8月與隔年1月開放受理,如果民衆在9月租房子,在隔年1月申請租金補貼前,就必須先承擔這個期間的差額,再度影響民衆意願。

臺灣長年租金收入都是灰色地帶,房東會擔心這筆收入被政府查稅。業者認爲,實務上會有困難在於臺灣所得稅是級距制,免稅額每個月15,000元,依據雙北地區租金行情來看,仍是不高的誘因,租約曝光後,很多房東所得稅就是倍數增加。房東們更擔心租約被房客拿去申辦租金補貼或社宅包租代管,現在蔡政府說不會依此查稅,但誰知道2024年後接班人還會遵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