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習近平的領導風格與兩岸統一

理解習近平,應理解習近平的曲折經歷、領導性格以及處理重大問題的意志力。這篇萬字長文透露,習近平是繼毛澤東和鄧小平之後,經歷過人生挫折磨練、懂軍事、懂人民的領袖。臺灣也可以從這3點,觀察習近平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學習時報》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以大陸黨政幹部和知識分子爲主要對象,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知識性,深切關注當代社會大變革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這篇萬字長文的意圖很明確,文章結論寫道:「習近平是在紅色基因傳承中成長起來的,是在艱難曲折困境中磨礪出來的,是在複雜國際鬥爭中歷練起來的,是在極其豐富的革命實踐中確立起來的,在共產黨員和億萬人民羣衆中是最『衆望所歸、人心所向』的。」

大陸各界有一個共識:習近平能做到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比如,大陸經濟改革、軍事改革、反腐鬥爭,都需要排除既得利益者的阻礙。臺灣問題也是難題:「武統」不是大智慧的選擇;讓臺灣自願和平統一又不現實;久拖不決,大陸民意不會同意。因此可以這樣判斷:兩岸和平統一,無疑是中共領袖追求的最佳選擇,同時,中共領袖深知,「和平統一夢」是以中國的「強國夢」和「強軍夢」爲保障的。

縱觀中共歷史,真正有權威的領袖必須是懂軍事的。當然軍事的最高運用,不是戰爭,而是在絕對掌控強大軍隊的前提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裡有3個關鍵:懂軍事、掌控軍隊、軍隊強大。習近平目前都擁有這3個條件。

過去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評價是「外柔內剛」,在和氣的外表下,心裡有一座鋼鐵長城。習近平也有類似鄧小平的性格特徵:柔中藏剛。《學習時報》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這5年,大陸面臨的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都前所未有,都難以想像。習近平多次講:「事非經過不知難」,「狹路相逢勇者勝」。習近平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着和勇氣。

習近平敢於做別人難以做到的事。例如中共反腐敗,習近平充分顯示鐵腕手段。習近平說過這樣斬釘截鐵的話,「從來就沒有鐵帽子王」,「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事實上,中共這幾年,堅決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重大腐敗案件,「打虎」「拍蠅」「獵狐」無禁區、全覆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成爲真正的中共領袖,須有民族英雄氣質和把握複雜國事的鐵腕手段。習近平主政5年,親自主持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重塑軍隊組織形態,調整領導指揮體制,優化軍事力量體系,使軍隊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習近平親自領導指揮一系列擴大戰略優勢、維護國家權益的重大斗爭。在釣魚臺問題上,針鋒相對,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實行常態化巡航,一舉打破日本多年來對釣魚臺的所謂「實際控制」。在南海問題上,親自決策造島固礁,設立三沙市,從根本上改變南海方向戰略態勢,爲最終贏得南海維權鬥爭勝利,打造一個牢靠的戰略基地,等於築起一座海上長城。針對美菲上演的南海仲裁案,立場鮮明,綜合施策,鬥爭有理有據、有利有節,讓國際法庭的裁決宛如廢紙。

中共《學習時報》今年年初先後用26個專版,以採訪實錄的形式反映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稱這是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今年7月28日再用萬字長文詳細介紹習近平的成長之路,其意圖是用中共主流輿論告訴人們:習近平的中共領袖地位形成並穩固,則中共執政地位更加穩固,大陸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固。站在臺灣的視角可以判斷,兩岸局面也必然穩固,不論臺灣內部的情況如何複雜波動,都是在中共宣稱的中國國土範圍內的「鳥籠現象」。

國民黨新主席就任後,中共宣傳輿論一面客氣迴應,一面刻意報導國民黨追求統一和反對「臺獨」的明確表態,肯定和引導臺灣「對我有利」的統一力量,遠看,這是中共及其領導人一貫做法;近看,這是爲迎接秋天召開的中共「十九大」而營造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在內的平和氣氛。這種態勢的延續,對於臺灣對大陸心態的轉型和中共經濟困境的突破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