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如何化解孫亞夫的憂心

旺報社評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表示,中共堅持和平統一,若武統臺灣,一定是被臺獨和外部勢力干預「逼出來的」,他呼籲臺灣民衆爲前途着想,千萬不要走入歷史誤區。孫亞夫的提醒相當懇切,也反映陸方對臺心態複雜,更重要的訊息是,透露出北京對2024選舉重要性的認知。

「逼」大陸動武的時間點

2024年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同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兩場選舉的結果,將決定臺美未來4年的走向,並牽動臺海和戰安危。假如2024民進黨繼續勝選執政,美國由共和黨奪回政權,將是對臺海和平最不利的結果,孫亞夫口中「逼」大陸動武的時間點,很可能指的就是這個時候。

第一,蔡政府執政8年,2024年臺灣若改變政黨8年輪替一次魔咒,不僅代表臺灣將走上民進黨「一黨獨大」不歸路,也意味主張兩岸永久分離的政黨獲得民意支持,帶領檯灣繼續在對抗大陸的道路上前進。第二,拜登若執政不利,川普與共和黨反中勢力捲土重來,蓬佩奧、博明等人重返白宮,就意味華府理性建制派已無立足之地,強硬抗中路線成爲美國政壇主流。

已故中共元老任仲夷之孫任意(筆名爲「兔主席」),日前曾發表文章預測臺海情勢,同樣地提及共和黨、川普勢力若東山再起,很可能以瘋狂的挺臺言行刺激北京動武,再反手對大陸實施制裁、封鎖。上述劇情絕非空穴來風,去年美國大選前後,美軍參謀長就因擔心川普挑起中美衝突而主動向解放軍澄清,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臺喊卡,及蓬佩奧擬在卸任前訪問臺灣的傳聞,已隱隱透出當時臺海瀰漫着極不尋常的氣息。

做最壞準備、爭取最好結果,相信北京對臺政策也不例外,和平統一的最優先性已在習近平辛亥110週年講話中再次重申,而「武統」始終是最壞準備,因應最不利的情形。相較於2024臺美選舉週期出現的風險和不確定,北京若2022成功召開二十大,習核心體制更趨穩固,中國大陸在2024反而處於穩定的政治週期。因此,對北京而言,2024最好的結果,是由國民黨、民衆黨或在野聯盟執政、兩岸回到九二共識恢復交流合作,拜登政府也能連任、華府建制派依舊維持中美競合併存的基本格局。

陸應對臺釋「和平條件」

「逆週期調控」的經濟政策概念可以引入兩岸關係中,「逆週期調控」的基本涵義是,由政府透過主動的政策介入,減緩經濟進入衰退週期的風險。就臺海情勢而言,有「長週期」和「短週期」之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放棄使用武力,是大陸對臺長週期的主軸,不因中共領導人更迭而變化,大陸的短週期,至少未來5年內仍處於「習核心」的穩定週期之中。而臺灣、美國雖有4年一度民選體制造成的短週期變動性,但雙方也有長週期的臺海主張,例如:臺灣主流民意仍希望兩岸和平,不論藍綠政見有何差異,最後都會回到和平上來說服選民;美國一貫維持兩岸長期分治格局,遏制中國已成爲長週期特徵。

從美中關係宏觀角度觀察,雙方進入「競大於合」的長週期雖難以避免,但如果大陸抓住拜登政府較爲理性、美國抗中民粹尚未全盤主導的時機,儘量降低提前爆發衝突的風險,就能爭取到更長時間「戰略機遇期」,以實現內部經濟轉型與核心科技突破。同理,在蔡政府兩岸政策盡失民心的氛圍下,讓臺灣人民2024把主張臺獨、聯美抗中的民進黨趕下臺,這不僅可以避免川普勢力再起後的臺海戰爭危機,也能夠爲未來和平解決兩岸爭議,積累更多優勢、減低更多成本。

北京希望臺灣接受一箇中國原則,兩岸政治關係能有所突破,但此時更重要的是「逆週期調控」,先拆除戰爭引信、挽救臺海和平,塑造有利的政治週期,避免墜入衝突週期,而不是追求超前的政治目標。回想2018年底民進黨兵敗如山倒,卻因「臺灣方案」撿到槍而逆轉勝,改善兩岸關係的寶貴窗口期就此錯過,陷入危局至今,這個教訓應該記取。

和平、富裕是人心向往,全世界都擔心臺海衝突,臺灣當然更擔心,大陸宜多對臺灣突出「和平的條件」,對美國則強調合作、淡化鬥爭,過了2024這一關,很多問題就更有機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