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季辛吉的智慧與川普的狂言

旺報社評

美中高層對話逐漸恢復,但兩國緊張關係未見降溫,大陸邀請推動美中和解、建交的百歲人瑞季辛吉,飛往北京慶生,除了表示由衷感謝季辛吉對美中關係的貢獻之外,也有透過柔性外交向美國及國際社會傳遞訊息之意。

柔性外交 邀訪季辛吉

美國各屆政府都重申一中政策立場,但在中共眼中,今天的「一中」與1972年《上海公報》的「一中」已今非昔比。拜登政府強調不支持臺灣獨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臺海現狀,鼓勵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卻對《上海公報》中的「美國認知,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略而不提。

《上海公報》打開了美中關係大門,也是季辛吉畢生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大陸爲季辛吉慶生,無非就是要季辛吉告訴美國官員,「臺灣是中國的臺灣」。季辛吉坦言,中、美兩國都無法承受將對方當成對手的代價,如果兩國發生戰爭給雙方人民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季辛吉念茲在茲的是,臺灣問題是美中衝突的導火線,雙方必須運用智慧,消除誤會,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而根本之道就是迴歸《上海公報》。

季辛吉在北京訪問時,美國前總統川普接受福斯電視專訪被問及是否會出兵保衛臺灣時,他先表示,若他身爲總統,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爲這將不利於美國的談判地位。但他話鋒一轉,「臺灣搶走了我們的晶片工作,過去我們晶片都可以自己做,現在都是臺灣做,90%都在臺灣製造」,強調「臺灣搶走了我們的生意,我們早該阻止他們,我們早該向他們課徵關稅」。

川式談話大家或許習以爲常,但臺灣人卻不能輕忽,官司纏身的他目前是2024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的領先者,可能代表共和黨挑戰尋求連任的拜登總統,絕對不能排除川普重返執政的可能性,他的看法可能是下一屆美國政府的政策,臺灣不能掉以輕心。

川普曾比喻臺灣不過筆尖大,他的極端反中政策並不代表對臺灣的支持,反而會讓臺灣面對更大的戰爭風險。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與民粹主義原則之下,美國利益、「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他的首要政治與經濟目標,爲成就這個目標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川普反中 爲美國利益

該警惕的是,蔡英文政府完全配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甚至輕易讓出臺積電這張「護國神山」王牌,400億美元的投資並未得到拜登政府的相對回報。拜登在臺積電亞利桑納州廠的移機典禮致詞時沒有感謝臺灣,反而大談美國製造業回來了,美國工會工人最優秀,作爲他個人的重大成就與政治資本。

川普更離譜,居然妄稱臺灣搶走了美國晶片製造業,未來應該課稅,而民進黨政府啞巴吃黃連,對川普的評論敢怒不敢言,更不敢抗議、駁斥,外交部僅表示,臺美經貿合作交流密切,雙方經貿及產業結構是互補互利互惠,對川普發言沒有評論。

美中可能因臺灣問題發生戰爭,是今天全球地緣政治的焦點,美國已多次表示,中共入侵臺灣並非迫在眉睫,更是可以避免;中共方面則仍以和平統一爲最高原則,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並非統一,而是打擊臺獨,要求美方落實一中政策,不支持臺獨。

澳洲前總理、現任駐美國大使陸克文最近表示,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避免因臺灣問題發生危機、衝突與戰爭。他去年著作《可避免的戰爭》就主張美中進行可管控的戰略競爭以降低風險,甚至預防戰爭。美中最近積極加強溝通,有效管控風險,及強化危機處理就是朝此方向努力,美中負責任處理臺灣問題似乎也有共識。但臺海形勢詭譎多變,目前就面對臺灣與美國總統大選兩大變數,川普若贏得明年大選將是一隻難以預測的「黑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