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動態清零需兼顧經濟和生活

旺報社評

大陸與香港疫情日趨緊急,尤其香港非常嚴重,兩地政府都厲行動態清零政策,但香港政治管控與社會管理鬆散,實際上只能與病毒共存;大陸則雷厲風行,採取一切可以防止病毒擴散的措施,連過去享有「精準防疫」美譽的上海,也採取嚴控措施。但主要病毒變異爲Omicron之後,傳播力變強,重症率和死亡率卻大減,若疫苗覆蓋率足夠,還有必要採取嚴厲的清零政策嗎?

軟着陸該有的準備

大陸地方政府執行清零政策極盡所能求其嚴密,以疫情嚴峻的吉林省來說,省委書記景俊海嚴令做到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治盡治、應管儘管,爭分奪秒實現社會面清零。做法是切實管住人,着力強化社會面管控,確保非必要不流動、不聚集;監控重點人員聚集場所日常監測,及時排查隱患。其次要精準找到人,執行全員核酸檢測,邊檢測、邊流調、邊隔離,找出所有的密接、次密接人員,儘快把所有密接人員轉運到集中隔離點,徹底阻斷社區傳播。

相較於大陸把抗疫當殲滅戰來打,歐美國家以及新加坡、韓國都已解封,防疫管制措施大爲鬆綁,邁向與病毒共存。他們認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兩年多後,將逐漸轉變爲季節性或地方性疫情的經驗,因爲流感及新冠等以呼吸道感染爲主的全球性病毒感染,在3、4波疫情後,自然感染率就會達到6成左右,逐漸達到羣體免疫,病毒毒性減弱,重症及死亡銳減。

這個判斷有事實根據。資源缺乏的國家,如南非,疫苗覆蓋率雖低,但整體國家已達羣體免疫。早期未守住邊境防疫災情慘重的歐美國家,疫苗施打覆蓋率達8成者,自然感染率逐漸突破疫苗保護,很多國家自然感染率已超過6成,重症患者在疫苗施打後大量降低,爲兼顧經濟與民生而紛紛解封,在藥物準備充足以及醫療體系足堪負荷下可與病毒共存。

臺灣疫情管控還不錯,但未來會不會步上香港後塵,不能無憂。即使倖免,又應如何「軟着陸」,必須有準備。臺灣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就指出,未來解封后,自然感染率一定會從目前不到1%增加到全部人口的60%以上,這是非常大的挑戰,人民及政府準備好了嗎?

他提出的對策是參考流感情況,疫情嚴重時每年有2個月,會有10%至20%的人口自然感染,應以此爲基準,去估量防疫能量,如疫苗、藥物、醫療及防疫量能,以及人民的生活及心理準備。就長久而言,與病毒共存是不得不然的,必須做好準備,以免醫療體系和社會心理、政治安穩禁不起衝擊。

嚴防控付出代價高

大陸動態清零的防控對策極其嚴厲,付出的代價也很高。爲了應付這一波疫情,吉林、深圳、上海等地再實行嚴格的管控措施,做3次全員核酸檢測,並且將居民禁足在家,進入封閉式管理,生產及商業等經濟活動大幅停擺,對經濟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有感於防疫與經濟需要兼顧,17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時,首度對此輪疫情發話,堅持「動態清零」策略的同時,也要求「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要「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簡單說要兼顧防疫與經濟和生活。

過去染疫者重症與死亡率高,清零政策有其必要,而且效益豐碩,否則疫情若大規模爆發,染疫個案大增,死亡人數急升,政府承受的壓力必然極大,甚至可能引發危機。但病毒變異爲Omicron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需與時俱進調整。尤其大陸疫苗覆蓋率全球首屈一指,更有彈性調整的空間。

如何與時俱進而改弦更張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提出:老年人普遍接種第3劑疫苗、更好的疫苗與疫苗接種策略、可以廣泛供給的口服藥物、可以負擔得起、廣泛提供的居家檢測試劑、得到有效訓練和預演的分級診療策略、未來居家隔離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規模輸入與本土疫情疊加時所需的完整防控體系和充足醫療資源的準備等建議。他的對策十分專業、可行而穩健,不失爲清零政策升級的必要舉措。

面對必然要隨着病毒變異狀況而調整的清零政策,必須尋求一種長久有效,經得住人心檢驗,在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之間保持動態平衡的防疫模式,既要尊重科學、專業,又要儘量符合人性化、柔性化原則。現在是未雨綢繆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