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南海戰略 強硬中的彈性

旺報社評

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在南海衝突不斷升高之際,大陸領導人習近平12日赴越南訪問,顯示習近平以不同策略與手段,應對兩個有領土糾紛的鄰國,意圖以務實、彈性手段建立在南海的主導地位,也反映出美中戰略競爭的延伸。

中菲南海衝突不斷升高

小馬可仕去年6月接替「親中遠美」的杜特蒂出任菲律賓總統後,於1月訪問中國大陸,同意進一步加強兩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簽署了14項合作協議,但對南海主權問題沒有共識。小馬可仕結束訪問後強調將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企圖在兩強競爭中左右逢源,但實際上是逐漸轉向美國。

小馬可仕5月訪問華盛頓,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將堅定的保衛菲律賓,包括南海在內,繼續支持菲律賓軍事現代化目標」,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同意「加強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共同面對南海、亞太地區和印太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及所扮演的角色」。

小馬可仕回到馬尼拉後,美菲2月就根據《加強國防合作協定》(EDCA),擴大美軍在菲律賓使用的基地,從5個增加到9個,新增加的4個,其中在卡加延省的海軍基地距臺灣僅約400公里,雖然雙方表示,這些基地是爲了訓練與急難救助之用,真正目標當然在抗衡中共在臺海與南海的行動。

除了美國外,菲律賓也促使多國軍隊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最近的2023「同心協力」演習就有澳洲、加拿大、法國、日本、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參與,形成區域內聯合抗中陣線。

菲律賓一面倒向西方,主張幾乎整個南海爲其領土的中國大陸不可能坐視,自今年2月起中國與菲律賓的海上對峙、具有敵意行爲不斷升高,從仁愛暗沙、中業島、朱軛礁到黃巖島,中國漁船集結包圍,海警運用衝撞、水砲、雷射對菲方船隻進行騷擾恐嚇。除領土、資源之爭外,北京意在教訓、警告菲律賓的過度親美立場,雙方互控對方挑釁,但到目前爲止仍然節制,沒有發生真正武裝衝突。

美菲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MDT)並不適用於騷擾、攔阻、衝撞、水砲等行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日前重申了對盟國菲律賓的支持,強調菲律賓在南海的軍隊、飛機或公共船隻若遭受武裝攻擊,美國將啓動MDT的承諾,向中國發出嚴厲警告,避免情勢失控導致衝突發生。

而美中戰略競爭對越南的影響則是另一番情境,大量撤離中國大陸的外資轉投到越南,越南成爲美中極力拉攏東南亞國家。今年9月,拜登訪問越南,許多重量級美國企業家隨行,美、越關係也提升到「全面戰略伙伴」,跟中越關係同等級,是53年來最高峰,對中共構成強大壓力。

3個月後,習近平應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之邀,6年來首度國是訪問越南,不僅固樁,更將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提升爲「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將越南納入習近平倡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在美中外交角力中取得上風。

越南竹子外交遊走美中

除了外交關係提升的象徵意義外,習近平訪越南2天,兩國簽署了37項協議,包括增加中國對兩國跨境鐵路建設的資金支持、電信、貿易合作,以及在南海北部灣聯合巡邏並設立熱線,處理漁業合作協議,代表局勢可能緩和。

自2016年以來,越南標榜「竹子外交」,彰顯「韌性與彈性」,主張不參加軍事聯盟、不聯合一國反對另一國、不允許外國在越南設立軍事基地、不在國際關係中訴諸武力,換言之在美中戰略競爭中採取中立立場,絕不站邊。

中共與越南同樣在南海有領土爭議,越南仍存有反中情緒,但雙方能暫時擱置歧見,謀求共同利益。爲規避美國貿易與投資限制,許多中資也轉移到越南,中國成爲越南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來源;而越南也在美中越三角關係中發揮槓桿作用,成爲美中資金與技術爭取的對象。

菲律賓對中國立場搖擺不定,但無論如何它享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保護傘,越南則以竹子外交遊走美中之間。相形之下,民進黨外交僵硬意識形態掛帥,無論外交視野與手段遠不如越南與菲律賓。

習近平與阮富仲發表聯合聲明,其中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交部對此表示強烈抗議並嚴厲譴責,呼籲越南政府勿扈從中國惡意貶抑臺灣主權,這只是凸顯了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係的崩壞、「新南向」的蒼白與對外關係的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