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電力緊張帶來全球警示

旺報社評

大陸南方地區自6月下旬起罕見持續高溫乾旱,使8成電力供應依靠水電的川渝地區,陷入缺電危機。四川是「西電東送」重要基地,大陸經濟重鎮長三角地區用電因而受到影響,相繼啓動有序用電模式,缺電會不會拖累大陸經濟復甦步伐受到關注。

跨省電路對接 亟待完善

從整體來看,今夏電力緊張對大陸經濟的衝擊應有限。一來,吸取去年因「拉閘限電」導致許多企業未能及時交付訂單的經驗教訓,今年大陸火電供應充足,應能紓解部分燃眉之急,且四川等省已採取分區分時段「輪停輪供」的有序限電措施,多數工業企業得以復產;二來,今年大陸部分行業需求本就低迷,疊加傳統淡季因素,暑期限電對生產的影響並不嚴重。據大陸氣象部門預測,9月初南方高溫將得到普遍緩解,因極端天氣陷入電力緊張的地區屆時也可鬆一口氣。

不過,一旦極端天氣導致的夏季電力緊張變成「新常態」,經濟社會所面臨的衝擊將不可同日而語。此次電力緊張雖不至於對大陸產業鏈產生大的衝擊,卻也暴露出大陸在能源調控等方面亟待改善的幾個問題,這對全球各經濟體而言亦有警示意義。

首先,此輪電力緊張提醒大陸加快建立能夠適應極端天氣的能源系統。大陸氣象部門日前表示,未來全球極端高溫和乾旱的頻率和強度還將增加,而大陸年平均氣溫的增幅將明顯高於全球,目前50年一遇的高溫極端事件,到本世紀末會幾年一次。極端天氣對能源系統,特別是清潔能源帶來的不確定性在此次四川電力緊張中有目共睹。高溫乾旱不僅使四川全省水電能力下降一半以上,迫使7月分該省煤電發電量比往年至少增加兩成,還使新能源汽車出現自燃、找不到充電樁等情況,對清潔能源的推廣造成負面影響。

大陸若想兼顧「雙碳」(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就必須儘快完善能源系統對極端天氣的適應力。大陸科技部等9部門不久前聯合發佈《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列舉的十大任務包括煤炭清潔利用、新能源發電和儲能等,恰是其中關鍵環節。

世界缺電難題 共同面對

其次,加快建立大陸電網的「統一大市場」。根據大陸「十四五」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分佈圖,四川、雲南、湖北3省是「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西電東送」在保障大陸東部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幫助西部依靠水電富裕起來,但是此次電力緊張卻暴露出跨省電路對接方面的問題。

由於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電路難以完全對接,雲貴雖毗鄰川渝,卻無法向其輸送富裕的水電。在此情況下,陝西送四川的直流輸電通道不得不滿功率運行,並啓用從隴南通往四川的備用線路全力送電。同時,大陸13個省分急派50臺應急發電車赴四川供電。從長遠計,大陸需加快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互聯互通,將風、光、水、核等電力資源統籌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協力解決氣候和能源議題。應對氣候變化的時間緊迫,對全球各經濟體而言,當務之急是通過最有效的全球化資源配置,使各產業中最具優勢的經濟體負責生產製造,協力打造強大穩定的清潔能源系統。例如,大陸可提供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支持,而東南亞國家則可更有效地利用當地電力資源。

面對極端天氣和能源議題,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夠獨善其身。一方面,大陸高溫乾旱一旦持續,勢必會對全球產業鏈產生衝擊;另一方面,《2022年乾旱數字報告》指出,到2050年,極端天氣或將影響全球3/4以上的人口。

大陸地大物博,尚且遇到電力危機,未來如果全球變暖加速,小型經濟體更難自保。此次大陸電力緊張既是敲響警鐘,也是爲各方再一次提供選擇機會:是把清潔能源視爲一場你死我活的角力,還是放下眼前利益,共同應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