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曝險行為 司法院:施用三、四級毒品佔90.7%

少年及家事廳廳長謝靜慧(右)與新聞及法治宣導處處長陳婷玉,今在司法院例行記者會上說明曝險少年行政輔導先行制度施行狀況與近期重要司法政策。記者王宏舜/攝影

「曝險少年行政輔導先行制度」7月上路,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謝靜慧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制已漸發揮保護成效。依警政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各縣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共計接獲警察機關移送343件少年曝險行爲事件,評估後共開案246件,但「沒有」請求少年法院處理。

謝靜慧表示,7月施行的曝險少年行政輔導先行制度,目的是維護少年司法權益,用以健全自我成長髮展,另有關「少年事件移送前程序新制」也將於明年1月施行,司法院已陸續與各機關召開聯繫會議,以完備新制上路前各項整備。

謝指出,不開案的原因包括不符合曝險要件、住居所非本轄、重複進案或他單位輔導中、觸法少年法院處理中等,而開案曝險行爲類別中,高達90.7%是施用三、四級毒品。

另外,司法院另與行政院即將於12月19日召開「少年事件政策協商平臺會議會」,就行政輔導先行制度施行情形、移送前程序新制施行前籌備事項、少年前案資料統計與研究、少年保護相關資訊取得與系統查詢及少年矯正教育專業化等議題研商。

司法院17、18日也邀請臺、日專家參與「2023兒童人權月國際研討會」,就兩國法制、實務運作及個案研討面向對話,精進兒童權利公約揭示維護兒少最佳利益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