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權益資產表現欠佳 “紅利+”迎長期估值重塑

(原標題:上週權益資產表現欠佳 “紅利+”迎長期估值重塑)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上週末,新“國九條”發佈,資本市場或迎來新的改革契機,特別是對權益市場而言,一批紅利資產有望迎合其強調的現金分紅的要求,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投資人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此前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的配置情況來看,也有不少紅利類基金被其納入重倉基金的組合當中,未來或跟隨時代產生共振效應。

FOF重倉部分紅利基金

上週末,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強調“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對分紅不積極的公司進行限制。

隨後,滬深交易所發佈相應徵求意見稿,細化了相應落實措施,並對配套業務規則進行了修訂。其中針對現金分紅監管提到:一是對分紅不達標採取強約束措施,重點是將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情形。二是積極推動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紅。兩大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綜合考慮未分配利潤、當期業績等因素確定分紅頻次,並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增加分紅頻次,穩定投資者分紅預期。

分紅重磅政策出爐及落地,是否意味着“紅利時代”到來?國信證券研報分析指出,新“國九條”發佈,“紅利+”迎來長期估值重塑。

申萬宏源研報則分析指出,高股息正在成爲一種思潮,管理層推動資本市場法制化建設,與市場偏好(規模體量較大的底倉資產)、公司治理優化趨勢(高質量治理、高質量回報、高質量併購)共振,或是下一波趨勢行情的線索。

事實上,2024年國企央企外延成長,可能是“中特估”強化的重要看點。科技企業通過併購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外延正常彈性恢復,也是“啞鈴型策略”科技成長一邊新增長點的來源。

就目前公募FOF的配置情況來看,也有不少基金在最新公佈的財報中披露,重倉的基金當中含有紅利類基金。以上週業績突出的國泰民安養老2040三年爲例,基金2023年四季度末持倉顯示,重倉金鷹紅利價值C、創金合信紅利低波C等紅利類基金。

股票型FOF業績慘淡

對於紅利資產方向,基金公司其實有很多對此表示樂觀的觀點。總的來看,當前市場超大級別產業趨勢等並未出現,因此高股息策略出現明顯相對收益風險的概率不大。

景順長城分析指出,高股息方向上,從基本面來看,高股息策略涵蓋很多資源品種,而資源品種對應的很多大宗商品價格有望上漲。此外,高股息策略雖然近幾年表現較爲突出,但連續分紅、且股息率高的股票個數這幾年並未出現下降態勢,仍然較爲充足,且從估值來看,未出現泡沫化趨勢。在此背景下,高股息策略可以選擇的標的較爲廣泛。

當然,上週的權益資產表現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科技成長方向持續承壓,這也使得一衆股票及權益類FOF的業績表現並不理想,很多股票型FOF周收益跌幅超過2%。

新“國九條”的發佈,爲資本市場正本清源,長期向好奠定堅實基礎,但縈繞在市場上的利空因素其實並沒有完全解除,近期黃金與金屬價格的快速上漲、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等因素,或將進一步加劇資源品與科技板塊的風格“蹺蹺板”。

由於降息、地緣和商品供需交易並非轉向,而是邊際變化,對於短期市場的風格難有持續性影響。在資源品行業情緒衝高之際,對於4月下旬前的市場而言,財報的密集披露或將是最大變量。

中歐基金分析指出,二季度消費和醫藥類藍籌或將更受益於市場風格的再平衡,關注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美容護理和家電板塊。新質生產力或將成爲轉型期中國經濟維持中高增速的關鍵,建議長期關注新能源出海、先進製造產能、航空航天、高新基建、生物醫學等領域的題材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