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八○後年輕人怎麼看自己?

示意圖/本報資料照/陳明仁攝。

採訪整理趙維孝

Q:臺灣有七成年輕人自評爲小確幸,你怎麼看?

程世嘉:小確幸這種氛圍的產生,其實是一種失敗主義的蔓延,年輕人覺得自己在爭取資源或者爭取社會上的成就,不是很有希望的時候會用小確幸來自嘲,其實沒有對錯。

齊彥喆(34歲 中國信託新興支付部部長):超過7成年輕人自評小確幸,我是滿擔憂的,我們的市場比較小,有些人只想開個咖啡廳,有個自己小生意,不是說不好,只是如果所有人都這樣的時候,對於整個產業發展上,就少了一股很強的前進動力。

陳聖凱:很多小確幸是一時的,找不到身邊價值,那好吧,我做身邊小的東西,做1、2次,踏實感出現以後,也敢做一些大夢,這不是很絕對的二分法,我其實覺得小確幸還滿務實的,是務實的一部分。

Q:大志向與小確幸的臺灣年輕人,都很重視夢想實踐,你怎麼解讀?

程世嘉(34歲 LIVEhouse.in共同創辦人與CEO):上一代生活是很困苦的,但整體人類社會相對比50年前要進步非常多,大部分人生理的需求、資訊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實際上都已經被滿足了,過去100年,人類已非常進步,這時大家就會想,我們應該要去追求夢想,這也反映出,我們沒辦法嬰兒潮世代的人去掌握那麼多資源,所以我們去追求夢想。

張瑋軒咖啡店這件事本身並不是一個小確幸的問題,而是他對這個事業的掌握度跟想像是多少?我們去想,女生想開一個咖啡店的原因是什麼?是她能對這個事業有全權的掌握,現在高階主管女性比率就是1/3不到,可能很多女性就是到40歲,沒有升遷機會,不如出去開個咖啡店。

陳聖凱(33歲 以立國際創辦人與執行董事):30歲以前,願意追求夢想的人是多的,但是3、4年以後,他就會遇到一個關卡,比方說儲蓄不夠了,夢想沒有這麼浪漫了,怎麼辦?回頭看他的同學,沒有追求夢想,跑去大企業時,成家啦、有點積蓄啦,那我是追求夢想派的,青黃不接。一則以喜,是大家更敢追求夢想,憂的話,就是我也看到很多鎩羽而歸,甚至怨恨當年鼓勵他追夢的人。

Q:臺灣四成年輕人願平日加班、三成願假日加班,你怎麼看?

王景弘(30歲 集善地國際科技資訊長):我覺得這個世代對工作是重視的,臺灣人對工作有異常的忠誠感,雖然會罵,但你真的叫他加班,他還是會加,可能加班品質不見得是好的,環境不好、自認表現不好、景氣不好,或認爲加班纔有辦法讓自己取得一個優勢地位、更好的評價,可以做出更多成績

周致遠(23歲 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臺灣總會長):4成的人願意加班,也許是反映另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下班該做什麼?臺灣人一直以來那麼願意加班,是文化、刻苦耐勞的印象價值觀,臺灣人不像國外,在生活中有其他搜尋的Value(價值)。

Q:能否列舉一個你認爲的成功人物?

齊彥喆:我覺得魯夫很成功啊,他很充分去傳遞堅持跟理想這件事,成功不是別人怎麼看你,是你自己對於自己的肯定。

張瑋軒(33歲 Womany女人迷共同創辦人與CEO):我覺得艾瑪華森非常棒,可帶來正面影響,她知道她是知名人士,怎麼運用她的影響力

【 更多報導

GDP慘跌到-0.84%...你還是照樣看電影大餐上班族10個有8個老了變遊民

一蘭拉麪不來了》高租金嚇退承租者...臺灣店面空置現象,背後暗藏危機

「我女兒30歲了,請幫她介紹男友,最好是醫生爸媽們,把人生還給小孩好嗎?

被問"anything else?"怎麼回答?比起"No, thanks",這樣講英文更道地

三餐外食這樣吃,4周瘦一圈!臺大腸胃醫師親身實證:7日菜單,瘦肚又甩油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